“这……”李霞有点意动,但又觉得有点难堪,寄人篱下的意思。
在肖苏妍来京城之前,她就去单位报道了。
有一次京城下大雨,她住的宿舍,哗哗就是漏。
还好有一个男同事帮忙,拿了油毡布,冒着雨在屋顶铺。
赵宏图这四合院,装修过的,比她宿舍那条件,好多了。
而且这环境,确实住得舒服。
但如果长期住这,好像也不合适。
“你是苏妍的舍友,和她关系最好的,住过来就当帮我忙了。我平时也不住这里。”赵宏图邀请道。
他和苏妍还没结婚,这巷子里的大妈,那眼睛堪比野夫逼哎,而且这就在肖苏妍学校附近,真要有点啥事,影响也不好。
再加上,他现在还是学生,学校那边管得也比较严,住在外面也有点不太方便。
“霞姐,你就搬过来吧。”肖苏妍上前拉住李霞的手说道。
“这……要不我租你们的房子吧。”李霞犹豫了一会,咬牙说道。
她都已经上班了,再白住在别人家,也有点不太合适。
但宿舍那边,确实住的有点不习惯。
她也不是矫情的人,只是,那天那场大雨,让她有点害怕了。
“行吧,那就一个月五块钱,房租你半年一交。”赵宏图说道。
多少得收点,不然对方心里更不得劲。当然分人,有些臭不要脸的,越占便宜越开心。
饭后,赵宏图把包拿出来,从里边掏出来,包、手表,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小玩意,腰带、钱包、鞋子,还有不少吃的,这些都是他从港城带过来的礼物。
“我看看,你还买啥了。”肖苏妍兴致勃勃地跟着翻包。“你买这么多书做什么?”
有不少经济学有关的书籍和报纸。
但还有一些休闲的书籍。
有影视类的《大众电影》、《大众电视》。
有体育类的《健与美》、《新体育》、《武林》。
有科普类的《飞碟探索》。
…
有社交成长类的《演讲与口才》。
有妇女之友类的《读者文摘》、《知音》。
<b/> 有故事类的《今古传奇》。
有纯文学类的《收获》、《花城》、《十月》、《当代》。
十几本杂志整整齐齐,赵宏图说道:“火车上打发时间用的。看到了,就给打包都买了。”
“你们猜,哪本销量最高?”
“《知音》吧,我买过一本,还挺好的。”李霞道。
“才不是,现在文学热,应该文学期刊卖的最好。”肖苏妍道。
……
赵宏图拿起《知音》道:“这个今年一月才创刊,创刊号就卖了40万。”
“四大名旦虽然火,但受众是固定的,学生、知识分子和业内人士,文化稍低一些的人根本不爱看。”
“《今古传奇》现在发行量过百万。”
“《读者文摘》,81年创刊,当年月发行量三万,今年达到了数十万。”
“体育类瞧着热闹,其实销量中规中矩,因为受众也很固定。”
“《大众电视》,最高发行量是九十六万。”
“最高的其实是这个《大众电影》,有一期卖了947万册,这是影视类杂志的世界纪录。”
“你和我们说这些干啥,难道你准备办杂志,想让我们当编辑啊?”肖苏妍问道。
。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4526/1662824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