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居民买到便宜菜,政府每年还得补贴4000万。
而在1984年,京城市政府的蔬菜补贴就达到9000余万元,但京城的的蔬菜市场主要靠本地蔬菜产地供应,“吃菜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不过,政府部门是不允许国营单位去外地买菜,私人企业去外地买菜倒是没有特别要求。
当然,车辆还是要查的,能不能进来,就看各自地手段了。
赵宏图的运气也实在是不错,最开始创业的时候,配送的就那么几家饭店。
又搭上了陆大川他们这种大的蔬菜批发商。
不然,根本就买不到菜。
那时候,排队买菜都是正常的。
每天清早或傍晚,菜店门前群众都排着长队等候买菜,偶尔运来几筐茄子、豆角、冬瓜、小白菜等鲜菜,也一抢而光。
特别苦的是“双职工”,没时间去排队买菜。
有时一个星期也买不上一点新鲜蔬菜。
这些,赵宏图不是本地人,根本就不了解具体情况。
搭上陆大川的关系后,蔬菜供应从来没出现过问题。
在买菜这么难的情况下,能买到并配送足额的蔬菜。
很多中小饭店的老板,甚至需要派人去郊区甚至冀省,才能买到够用的菜。
这也是当初配送蔬菜,能做的那么大,扩张的那么快的原因。
可以说,赵宏图能做起来,还真是幸亏有陆大川帮忙。
当然,这也和陆大川两口子,当初看他顺眼,后面误会他和陆益芳有关系,也有直接的关系。
后来,赵宏图做大了,整合了京城大部分的中小饭店等客户资源多,每天的销量那么大,反过来,蔬菜批发商那边也有了话语权。
再后来,赵宏图又搭上了学校的关系,成为了校办企业。
得到的资源就更多了。
至少肖校长那边,递交给上面的菜篮子工程的报告。
就引起了京城上层,甚至是政务院领导的关注。
京城制定下发了《市政府决定敞开大门欢迎菜农进京》,比历史上整整提前下发了两个多月。
在这份文件里边,写明了支持搞活蔬菜市场,便利运菜、卖菜、买菜,特别是为欢迎外地蔬菜进京,在不影响交通和市容的情况下,进一步打开城门,大开绿灯,为菜农进京提供方便。
具体来说,就是从文件下发之日起,本市郊区和外地运菜进京的车辆,包括汽车、拖拉机,可以凭菜进京,不再要外地进京证明。
这又是赵宏图后来宏速公司能高速扩张的一个重要基础。
不然,菜都没有,你去哪里配送?
赵宏图后来建设安邦批发市场,除了不是集体企业,贷款有点瑕疵,其实是非常迎合上面的心意。
这也是当初人人日报能定性,宏速公司是一家好企业,富有社会责任感。
所谓的责任感,就体现在这个地方。
不简单是政务院某个领导重视。
可是,因为有了宏速公司,私人做蔬菜批发商的更多了,京城蔬菜流通得更快了,市场上,其实不像往年那么缺菜了。
但,京城还是,秋风一起,就成立蔬菜委员会。
可偏偏,今年冬天,京城大白菜丰收了,供过于求。
市场上,不是菜少了,反而是菜多了。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4526/1662826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