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丰,再去找找看,国内有没有农业方面的有关的先进技术,现在还在吃灰中,我们去挖掘出来,看看能不能将现有的科学研究成果嫁接到具体某个应用领域,从而形象展现技术可能的应用价值。”赵宏图说道。
在农业领域机械化都还没实现的时候,就去搞智慧农业。
这和还没学会走,就想飞是一个道理。
也就赵宏图能做得出来。
但这一步,是迟早要走的,走得越早,以后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越是雄厚,优势也越大。
不能老是干一直在模仿,从未有超越的老路。
咱们也要当时代的弄潮人,引领时代的发展方向。
而且现在已经有这个基础了,那为什么从现在开始呢。
他这个时候,越发觉得有必要当初和章主任提议的,要建立一个类似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这样的协会。
在基础科技研发与应用产品研发之间搭建一个打通知识创新的桥梁,构建知识创新一体化的良性生态系统。
“我们研究所现在各个单位的人都有,他们对国内关于农业和汽车、电子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是非常熟悉的,咱们也一直在做研究成果的挖掘和应用研究。”李秋丰说道。
从最初的小黑麦研究,到赵宏钧的大棚技术,以及现在的农业专家系统等等。
很多的研究成果多停留在实验室,研究成果面临产业化、商品化不足的突出瓶颈。
“这个方面咱们可以做,但是不能完全沉迷于挖掘别人的研究成果。咱们的研究所,还是定位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做研究,和其他企业、科研机构或高校合作,立足于探索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一个是搞开发,利用现有知识与技术实现自主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赵宏图说道。
“至于将大学、基础研究成果到实际最终的应用,我前段时间建议魔都当地成立一个类似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这样的研究结构,到时候可以做这样的事情。”
小黑麦和农业专家系统这样的项目,是可望而不可求的。
华远研究所,还是要定位企业发展的需求去做研究开发。
别老想着捡漏,把自己的主业给耽误了。
李秋丰点头称是。
事实上,李秋丰带领华远研究所,做出来了不少非常耀眼的成绩。
在菜都那边的蔬菜大棚技术非常成熟后,就不满足于种植寻常的蔬菜。
从国外引进了2000多个新品种,试种后筛选出来樱桃西红柿、七彩椒等300多种,开始了品种升级。
但洋种子很多都是雄性不育一代杂交,只能用于生产,不能用于育种留种,农民需要常年复购,种子成本居高不下。
洋种子一剑封喉,或停供,或涨价,都是农民和华远集团不可承受之痛。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4526/16628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