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候,只要不是太出格的事情,华远集团基本上是可以横着走。
有时候杨晓明甚至是怀疑,赵宏图是不是早就知道苏北要分家过日子了。
杨晓明在苏北呆的时间越长,越感觉赵宏图的深不可测。
开批发市场,开银行。
切尔基市场和安邦批发市场,在平时还感觉不明显,在这个关键时期,就像是卡着莫斯可的脖子。
而银行,那是莫斯可现在最赚钱的买卖。
那不能用赚钱来形容,比印钱都来钱快。
他真想问赵宏图,当初友联银行,为什么会宁肯亏损,也要高利率揽存。
而且千方百计让人存款,却很少贷款。
说真的,当初看着银行的业务很红火,但是周经理和杨晓明,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的。
生怕有一天银行开不下去了。
周经理最开始揽储不给力,也未必没有担忧的意思在里边。
赵宏图对苏北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
没法对杨晓明有过多的具体指导。
但是每次危机,对于现金流充沛的大企业来说,危中有机。
只要抓住机遇,那就可以收获到远远超出正常的商业行为所能赚取的超额利润。
赵宏图真正的发家致富,还不就是在红球国泡沫的时候,蹭了一波。
而苏北,就是赵宏图的第二蹭。
“总之,就是多揽收,多花钱。比如说钢铁、农业方面的企业、各行业的人才……”赵宏图在挂断电话前,还在嘱咐杨晓明。
苏北的钢铁,从1978年钢铁产量超过1.5亿吨到1991年苏北分家伙的13年时间里,钢铁产量最低也在1.44亿吨以上,一直保持世界第一。
这时候,米国的钢铁产量在8000万吨,红球为1亿吨。
至于华国,为7100万吨,尽管奋起直追了近40年,同苏北的差距甚远。
就算是苏北分家过各自的日子了,15个分家的小兄弟,钢铁产量累计为1.33亿吨,虽有所下降,仍位居世界之首。
而且苏北的钢材,不仅仅是产量高,而且质量非常好。
华远集团在满洲里,有一个大项目。
和铁路部门合作,一起将后贝加尔铁路延至满洲里市内。
建立大型货场,落地换装,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华苏经济合作的运输问题。
开辟满洲里至莫斯可国际列车,吸引国内企业和苏北企业来满洲里。
在满洲里建成巨大的国际现货市场,开通京城至满洲里列车,让更多的人顺利进入满洲里。
积极筹建满伊地方铁路,扩大满洲里的疏运能力。
还有魔都那边建厂。
摩天大楼。
这些都是需要很多钢材的。
当然,这么大的项目,需要的也不仅仅是钢材。
苏北的好东西,真的很多。
再说农业方面,虽然说苏北现在一直要进口粮食。
但是以前和以后,都是出口粮食的大户。
其实苏北早就实现了机械化,农业技术,也非常在线。
之所以农业显得不发达,最主要还是农业体制的问题。
这方面的企业和人才,也是华远集团的目标。
当然,也不仅限于这方面的人才。
超市和商场,在这个时期,那都是一扫而空的。
整个城市陷入彻底的萧条,同时面临的还有裁员和失业,一个普通的水暖工可能就是博士毕业。
这些知识分子要想办法活下来,要么去练摊,要么去想办法重新找工作。
而华远集团,有着充沛的物资,待遇也不错。
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喜欢重生1984,差点被学校开除请大家收藏:()重生1984,差点被学校开除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4526/1662861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