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看他是赵长青的孙子,自然是一切都往好的说。
当初这个大学生还算了一笔账。
一户算6个人,村里人均收入不到150元。
还说他在学校的时候看到了一份报表,晋省人均纯收入元。
大家听到后,都不知道说啥了。
那时候,村里能有几个人家里,能拿出来一百多块钱。
但是大家也都是要面子的。
没有人去拆穿。
可就这样,竟然还被赵宏图嫌弃了,说村子里穷。
这娃估计是没见过穷长啥样。
如果能过得像村里人和赵宏图说的那样,那会是多好的日子。
赵宏图和赵长青说,村里要搞合作社,要带着村里人,都变成万元户。
什么“生产在家,服务在社”型合作社、土地托管型合作社、股份制合作社、资金互助社、合作社联合社……
说的一套一套的。
但村里人不懂那么多道理,就知道,不管披上什么皮,那都是合作社。
不少人都在说,大学生是没下过地,根本就不清楚村里的实际情况。
哪里能再搞合作社呢。
村里人都害怕再过以前那种日子。
但又是赵长青却偏偏信了他孙子的话,拍板,搞合作社。
〷当初要搞家庭联产的是赵长青。
然后要搞合作社的,又是赵长青。
村里人舍不得剪苹果枝条,赵长青带着大家剪。
村里人对孩子上学不上心,赵长青压着大伙,必须让孩子上学。
没想到,赵长青听信他孙子的话,还真带着大家越过越好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晋南这个小村庄,从来还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羡慕。
在这里,宽敞、明亮的新式农舍,一排接着一排,一栋连着一栋。
那些造价几十万元的别墅式小楼,更显出东赵村人的气派。
一些人家不仅摆着时兴的家具,还铺着彩色地毯。
东赵村现在1400户人家,住小楼的有130户,住新式平房的有1000多户,万元户很平常,几十万元户也不稀罕。
全村拥有各类私人轿车39辆,几乎家家户户都买起了拖拉机。
农业实现了机械化。
1992年,全村总产值2亿元,人均收入5400元。
村里的苹果,现在不只是销往京城,很多都是出口新家坡、港城等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4526/1662865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