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给她梳头的,是她二儿子王有文,都69岁了。”王乐意在一旁说道。
王有文,赵宏图听到这个名字后,不由得多看了他一眼。
自己上辈子的父亲,叫王书文,和他应该没有关系吧。
肯定没关系的,第一次来的时候,都调查过了,确实没有自己上辈子的父亲。
但对王有文,也莫名多了些好感。
“您老人家身体那么好,能活到120岁!”赵宏图祝福。
“可别活这么大,给孩子添麻烦!”说完后,老人往前一探头,贴着赵宏图耳边,悄悄说:“日子这么好,得慢慢过,真想活到120岁!”
赵宏图听到后,笑了。
自己所有的努力,在这一刻,有了意义。
一行人,继续前往幼儿园。
宏图幼儿园!
赵宏图都不知道该说啥了。
进了幼儿园大门,走到教室门口,正好看到老师把茄子、南瓜、西瓜等在纸片上画出轮廓,让孩子们涂颜色。
宏图幼儿园园长王海燕对赵宏图说:“我们是蔬菜之乡,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了解蔬菜。”
幼儿园里,还留了一块地,老师教孩子们播种菜苗,让孩子们观察菜苗生长情况。
老师还带着孩子走进蔬菜大棚,搞采摘活动。
幼儿园里有个300米长的蔬菜文化长廊,一块块大棚展板上,白菜、萝卜、黄瓜……
都画成卡通画,画成孩子们喜欢的样子。
王圆章说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大棚。
看到这里,赵宏图开始想自己的孩子了。
也许,自家的孩子,也需要接受这样的教育。
接着,去了蔬菜大棚。
“王村长,赵宏钧老师是不是也在这里?”赵宏图问道。
自从赵宏图把他从晋省挖过来后,他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这边呆着。
“是啊,他上次从红球学术交流回来后,就一直在我们这边,要搞什么组装栽培、无土栽培和微机化管理等技术,推行了“两作两收”、“三作三收”、甚至“四作四收”。”王乐意说道。
〶这么专业的词汇,亏得他还记得住。
赵宏图笑着说道,“赵老师弄的这些新技术,咱们村民能接受么?”
尽管这些新技术,肯定要在华远集团的实验基地试验成功后,才进行推广。
但是试验地里和实际种植,还是有区别的。
新技术,那都是有风险的。
赵宏图记得当初自己第一次在东赵村推广蔬菜大棚的时候,可是碰钉子了。
只有十几户人家愿意跟着他一起干。
“愿意,怎么不愿意,大家都抢着来呢。”王乐意笑着说道。
“赵教授那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他说的话,准没错。徐少华天天跟着赵教授,一亩产黄瓜3万公斤。听赵教授说,这在全球,都是没人能达到的水平。”有村民羡慕地说道。
“这算什么啊,去年徐少华异想天开,想要在大棚里边种水果。然后赵教授指导下,还真将油桃苗移到大棚里,油桃次年4月份上市,亩收入达6000多元。”另外一个人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4526/1662867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