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淮南道水灾,严俅为宣抚使之时,亲自带人治理水患。”
“为了能够保住淮南南地都城,甚至是亲自带着人,扛着沙袋跳进了江中,堵住了缺口,防止江水决堤,保住了南地都城、百姓、万亩良田。”
“今天是太子殿下重开早朝的第一次早朝,百官理应建言献策、直谏直言。”
“微臣恳请殿下宽恕严俅失礼之罪,贬为户部仓部主事,好继续为赈灾陇右道戴罪立功,也能以儆效尤!”
朱勉也站出来,为严俅说了“公道话”。
而这时候,本打算为自己辩护的戴光,被萧奕以攻为守保下来,一直都沉默不语,这时候也站出来说了“公道话”。
萧奕这才开口:“孤还以为朝堂之上还有很多贪官污吏呢,现在看来,是孤多虑了。”
“既然如此,那就以尔等所言。”
“降户部右侍郎严俅为户部仓部主事,让其戴罪立功。”
“以后,众卿若是弹劾,定要掌握实质证据,不得为了一己私利党同伐异、排除异己、陷害忠良!”
蔡瑾等人连忙大呼,“殿下圣明!”
萧奕又继续道:“除此之外,戴光为户部尚书,掌管户部,立即开始对陇右道进行赈灾,确保陇右道的灾民能够很快得到安抚,能够安定下来。”
“孤已经上奏父皇,打算用以工代赈这个方法来赈灾。”
招招手,怀吉太监捧着文书上前。
里面是萧奕对以工代赈的方法解释介绍,还有对陇右道以工代赈的赈灾之法的部署。
可以说,这上面记载的都是利国利民之良策。
就算是李林甫见了,也不得不佩服太子殿下这妙想绝策,用了此法赈灾,陇右道的灾情肯定能很快得到缓解。
然而,这是他最不想见到的局面啊!
李林甫看完,躬身道:“殿下心怀天下、智谋无双,有此良策,陇右道旱灾必定能很快缓解,百万灾民也能很快得到安抚,有活命的机会。”
“臣为大乾贺,为陛下贺!”
蔡瑾等人看了,也是连连道喜,无不称赞这为利国利民之良策,可流芳百世。
同时心下又有些不屑,还有一些警惕。
这么好的良策,是万万不能让它走出这京师之地!
狄晏是知道以工代赈的原理,也知道萧奕对陇右道以工代赈解决旱灾的全面部署。
当初听了之后,如听仙音。
就好像是遇到了一个最最厉害的老师,得到了最最最高明的指点。
原来……赈灾还可以这样做!
一番称赞下来。
有人在溜须拍马,却不想良策出京。
有人真心称赞,却觉得有公相这座大山在,良策可能无法实现,只是隔岸观火。
有人佩服至极,却也担心如此良策出不了京师,到不了陇右道。
就算是到了陇右道,也无法实施。
不能实施,再好的良策也只能是存在于表面上,无法真正做到利国利民。
心下也颇为着急,在想着如何才能让这样的良策真正地实施下去。
萧奕直接看向了蔡瑾,开口道:“蔡参政,孤很早就听闻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乃是一位心怀万民、克己奉公、一心为大乾、忠心耿耿的正直之臣。”
“如今,陇右道灾情迟迟得不到缓解,百万灾民也迟迟得不到安抚。”
“孤听闻陇右道已经出现易子相食的悲惨场景,心下也是悲痛不已啊!”
“好好儿的一个贞元盛世,岂能就此衰落!”
“孤的父皇授监国之权,众卿又是大乾忠心耿耿的大臣,理应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救生灵于涂炭。”
“孤绞尽脑汁想出了以工代赈之法,然,再好的利国利民之法,也要人去施行。”
“孤打算把这个重任交给你,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在政事堂的时候,萧奕就把赈灾之事交给了蔡瑾,就是想要借此机会,斩断李林甫的一臂。
然而,蔡瑾所作所为又没有找到能够一击毙命的大错,赈灾粮被抢,那也是刘延庆所为,在他自杀之后,也就无法直接查到蔡瑾身上。
不仅如此,还可能直接查到安大将军身上,从而逼迫安大将军生出异心来。
而现在,萧奕也猜到李林甫可能不会让这么好的良策到达地方。
那可以啊。
到达不了,那就是蔡瑾之罪。
到时候直接斩首示众、抄家灭族就行了。
蔡瑾只觉得一股凉气冲上头顶,后背冷汗直流,这个重任可不能接下来。
一旦接了,就是死。
“殿下,微臣自幼读圣贤书,圣人有言,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如今陇右道旱灾严重,百姓苦不堪言。”
“微臣身为大乾之臣子,理应接下重任,有太子殿下良策,赈灾一事也并非难事。”
“然而,微臣恳请殿下恕臣无礼之罪,臣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如今身子也大不如以前,唯恐中途因病而耽搁了赈灾,便是罪大恶极,自愧难咎啊!”
“微臣以为,戴尚书披肝沥血、乃少有的治世之贤臣,可担当大任。”
这是把皮球给踢回去了。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5718/1698737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