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错害羞的低下头。
“不过你要记住这后面还有梁两句话。”
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天下溺,援之以道。
容错懵懵懂懂的点头。
淳于髡与孟子同时代,是一位著名的辩士,思维敏捷,口才过人。
他对孟子一连串的发问,充分表现出这位著名辩士的挑战性。
他先问孟子:“男女授受不亲”是不是礼制的规定?因为他知道孟子作为儒家的继承者是很讲礼制的,答案不言而喻;
接着,他就出人意外地提出了一个讲礼制的人很难回答的问题:嫂子淹到水里,要不要伸手去拉?这是一个两难的提问:嫂子快淹死了,你不伸手去救,就是见死不救,就是不仁;而你伸手去救,男女之手就会拉在一起,就违反了礼制的规定。不救则不仁,援救则悖礼。
淳于髡对提问的设计是高难度的。
最后,他又推而广之,把问题扯到全天下来质问孟子:现在天下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为什么不去救呢?
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提得很有水平很有想象力。
反观这段对话的回答,孟子从容有度,既不失原则,又极其机智。
孟子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十分坚定:“男女授受不亲就是礼制的规定。”
而对第二个问题,孟子几乎是愤怒地回答:“嫂子淹在水里不伸手拉她,就是豺狼的行为!”
这很像今天骂不人道的人是“畜牲”。
但孟子愤怒中不失机智,把这种紧急情况下的救援称为“变通的办法”。当然,这也是儒家以人为本的善良所至。
对第三个问题,孟子是带着讥讽的口吻回答的:“援救天下人要用道。”换成今天的语言,就是要用正确的理论和教育。这与援救掉到水里的嫂子是毫不相干的两个问题,不同的问题就要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难道你淳于髡想用手去援救全天下的人吗?”潜台词是:用你的两只手能办得到吗?
孟子的回答近乎挖苦,但又不失周到严谨。
那个时代,也是一个诸国互相征讨,百姓民不聊生的时代,倒是与现在的情景颇为相像。
这段对话,只有两个重点,虽然男女有别,却也要分情况。
因为顾忌男女之别而不救人的,那是傻逼,这个人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
然后就是对如何救天下于水火。
李宁看着自己的手,恍然发现,原来她就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
所以她是如此坚定的认为,她一定能结束如今的局面,能给世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这是何等的嚣张狂妄之想法。
李宁愉悦的想,人不疯狂妄少年,她现在的年纪,可不就是中二时期嘛。
就该这么疯狂来一把。
“好了,走吧,骗你的,不是沐浴,是药浴,给你们强身健骨的。”李宁见容错还端着,顿时笑了。
容错茫然,苦苦思索,沐浴和药浴,差别在哪里?
然后人不自觉的跟着走。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6867/1758789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