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李宁身上拢共也就三件先天灵宝,一件是师祖给的,一件是她自己另外的机缘,一件就是上次道君送她的神识灵宝。
李宁想到她脑子里的迷雾空间,不知道那算不算。
“哦?”脑子转了那么多,李宁也不忘记露出感兴趣的意思。
要是人家给价够高的话,她也不是不可以。
至于东西会不会被坑走这个问题。
呵呵,要是对方真的抱着这个打算的话,那她就只好把青木献给宗门,让宗门去讨债好了。
这当然不能算她利用宗门啦。
她涉世未深,怎么知道这个世界上竟然有这么无耻之徒,竟然借了不还,她是抱着一颗真心为宗门添砖加瓦的心思好嘛,又不要宗门贡献值。
这个世界上,有敢赖宗门的帐的吗?
别看闻道天宗心怀仁义之心,行文道,参悟儒家教义,但是。
那并不是可欺的意思。
有道是君子欺之以方。
古代有一则挺有名的小故事。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就是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也”的台柱学生,他有一天和孔子半抬杠,也可以说是在怀疑一个问题。
他问孔子说,你天天教我们要学仁,作人做事要讲道德仁义。假使有一个人,去骗一个有仁义修养的人说,水井里有仁义。难道为了修养仁,就听他的话往井里跳?宰我这个话问得没有错,并不调皮,很实在的。
他的意思是,老师你天天教我们讲仁义道德,现在世界那么坏,坏人那么多,有人来骗我们井里有道德,道德又值几毛钱一斤?要不要跳下去呢?和我们现在问:“这个社会这样坏,仁义有什么用?”是一样的。
孔子听了以后,终于笑了。
他说你怎么这样想呢?一个作学问成为君子的人,并不是一个笨蛋,必须要晓得应变。
孔子力赞《周易》,而《周易》的道理,便有“适变”、“随时”这两个要点。要懂得时代,适合于时代。但自己要站在中间,顺应这个变,有中心主张、中心思想。
他在这里说一个君子之人“可逝也”,可以放弃自己的终身,但“不可陷也”,绝不受人家的包围、困扰,落入陷阱之中。
比如说抛弃了一切,甚至抛弃了这个社会环境,抛弃了一生的功名富贵,绝不受困扰。如果说没办法,受了环境的困扰,陷进去了,在无可奈何下而拿了功名富贵,然后自说清高,那对不住,这是没有骨气,不是君子。有骨气的作法是自我牺牲,不受困扰。
“可欺也,不可罔也。”当面来欺骗可以,愿意接受这个欺骗,这是仁慈。但如果糊涂、将就,自己根本不知道,这是不可以的。所以孔子是说,你问的哪有这个道理?归纳起来的意思,人一定要仁义道德。这是孔子所标榜的,也就是他的学问中心,要有中心思想,中心路线。如果这个中心思想行不通,只要认为对了,乃至于被时代遗弃了都可以,可是如果被现实所陷没了,那是不应该的。
所以孔子在下面再加以引申解释。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6867/17587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