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若有所思,挥挥手,让对她禀明形式的将领退下,自己琢磨这地图思索个不停。
尽管看着地图她脑海里已经开始勾画出这里的大致地形了,不过不亲眼去查看一下地形,李宁肯定不能放心。
打仗就要重视地形、天气等客观因素对战争的影响。
在《卫公兵法》的思想中,地形与天气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在所认为的必胜之道中,就有“断地之形势,观时之宜利”。
卫公兵法认为“兵有三势,一曰气势,二曰地势,三曰因势”。
三势之中,地势占其一。
什么是地势呢?“若关山狭路,大阜深涧,龙蛇盘阴,羊肠狗门,一夫守险,千人不过,此所谓地势也。”
地理不能不考虑,地势更不能失。
为什么?
因为“失地之利,士卒遗惑,三军困败。饥饱劳逸,地利为宝”。失去了地利,军队就陷入了迷乱疑惑,打败仗就不足为奇了。军队的饿饱劳逸与地利这一因素比起来都是次要的,地利才是真正的宝贝。
既然地理是如此重要,就要利用不同的地形来设计破敌:“被此俱利之地,则让而设伏,趋其所爱,而傍袭之;彼此不利之地,则引而佯去,待其半出而邀击之;平易之所,则率骑而与阵;险隘之处,则励步以及徒。”
总而言之,“凡战之道,以地形为主,虚实为佐,变化为辅……不明地利,其败不旋踵矣”。
《卫公兵法》在这里把地形放在第一位,虚实、变化居其次。这样重视地形,这样以地形为主来考虑战略战术的设计,这在以前的兵书中是从未曾有过的。
这应该说是卫公兵法的一大创新。
可以说,卫公兵法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思想是非常符合李宁的意见的。
此外,还得去看看军队怎么样呢?
李宁向来行使赏罚并重的治军方法。
包括李靖也认为:“用兵上神,战贵其速。简练士卒,申明号令,晓其目以麾帜,习其耳以鼓金,严赏罚以戒之,重刍豢以养之”。
这就是说,要用赏罚这两种手段来约束激励部队,让士兵既感到罚的威严,又看到赏的希望。
赏罚不当必定造成怨声四起,这往往是失败的原因。
怎么才能做到赏罚适当呢?就是“尽忠、益时、轻生、重节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惰、败事、贪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质直敦素者,虽重必舍;游辞巧说,虚伪狡诈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赞,恶无纤而不贬,斯乃励众劝功之要术……刑赏不在重,在必行;不在数,在必当……故须劝之以重赏,威之以严刑,随时而与之移,因机而与之化,可谓不滥矣。”
赏罚不仅要实行,而且还要运用得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如果赏罚这两种手段运用得好,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能赏罚不欺,明于察听,则千里之外,隐微之事,莫不阴变而为忠信。若赏罚直于耳目之前,其不闻见者,谁肯用命哉?故上无疑令,则下不二听;动无疑事,则众不二志。由是言之,则持军之急务,莫大于赏罚矣。”
赏罚并重历来是古代兵家强调的治军方法,但把它看作是“持军之急务”,也就是治理军队最紧要的事情的,李靖却是第一人。
不亏军神之名的大佬。
此外还有要注意的就是军队的管理、纪律、人员及武器的配置等。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6867/17588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