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又译为苏迷嚧、苏迷卢山、弥楼山,意思是宝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
即便是在她的世界,古神话传说中,也是格外不一样的。
在神话传说中,位于世界中心的山位于一小世界的中央。
这里涉及到诸天万界,即一千个一小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来,一开始也不是佛教最先出现这个说法,后才后为佛教所采用。
传说在须弥山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须弥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构成,高84000由旬(1由旬可能约13公里,即110万公里),山顶为帝释天,四面山腰是四天王天。
《起世因本经》卷第一〈阎浮洲品第一〉描述了须弥山的具体景象:
诸比丘,须弥山半,四万二千由旬中,有四大天王宫殿……须弥山上,有三十三天诸宫殿,帝释所住。三十三天,向上一倍,有夜摩诸天宫殿住。其夜摩天,向上一倍,有兜率陀诸天宫殿住。其兜率天,向上一倍,有化乐诸天宫殿住。其化乐天,向上一倍,有他化自在诸天宫殿住。其他化自在天,向上一倍,有梵身诸天宫殿住。其他化上梵身天下,于其中间,有魔波旬诸宫殿住。倍梵身上,有光音天。倍光音天,有遍净天。倍遍净上,有广果天。倍广果上,有不麤天。广果天上,不麤天下,其间别有诸天宫住,名为无想众生所居。倍不麤上有不恼天。倍不恼上,有善见天。倍善见上,有善现天。倍善现上,则是阿迦尼吒诸天宫殿……阿迦尼吒上,更有诸有,名无边虚空处天、无边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此等尽名诸天住处……如是之处,如是界分,众生所住,若来若去,若生若灭,边际所极,是世界中,诸众生辈,有生老死堕在……
佛教宇宙观主张宇宙系由无数个世界所构成,有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之化境。
每一世界最下层系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谓硬石,称为金轮;金轮之上即为山、海洋、大洲等所构成之大地;而须弥山即位于此世界之中央。
据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记载,须弥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其山直上,无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四面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之宫殿,山基有纯金沙。此山有上、中、下三级“七宝阶道”,夹道两旁有七重宝墙、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其间之门、墙、窗、栏、树等,皆为金、银、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风四起,无数之奇鸟,相和而鸣,诸鬼神住于其中。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为帝释天所居住之处。
据立世阿毗昙论卷二数量品记载,以须弥山为中心,外围有八大山、八大海顺次环绕,整个世界之形相团圆,有如铜烛盘。须弥山周遭为须弥海所环绕,高为八万由旬,深入水面下八万由旬,基底呈四方形,周围有三十二万由旬,继之为八山,山与山之间,隔着七海。
真要细说,那真的是太源远流长了,即便是李宁也会吃不消,其实还有一个更简单的说法,看破这一招,打碎重生。
有一小部分猜测,为什么会有须弥山呢?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的世界都是自己推动的,每个人的世界的起点都一致的,都是真心自性,都是一念无明,生出我执,然后贪嗔痴出现,推动力出现,一开始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来越强烈,然后世界就越来越复杂。世界的中心,就是无始以来的贪嗔痴形成的须弥山,每个人都一样。当这些人的世界开始融合在一起的时候,须弥山就变得越来越坚固,越来越大。
别说,自古以来信念信仰这些虚无的东西,未必不存在。
当然,这个和她明知道是错的说法,但是如果要踢馆,那么这个也算是好的突破口。
须弥山,是佛主所在之地,是万佛供奉之所,是佛教的精神象征。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6867/1758807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