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十年发展,真的抵得上别人家百年发展。
于是华朝以眼睛可见的速度飞速进击,已经让周围的几境感觉到浓浓的危机感了。
事实上,李宁确实已经产生再次动兵戈的规划了。
十年安稳发展,已经度过一开始最头疼的部分。接下来东境只要循规蹈矩的走,就能照着计划一直走下去。
这个时候,她自然又再次打仗的资本了。
“宁宁,只怕是不会回去了。”黄瑜隐隐产生这个想法,挥之不去。
运朝和宗门,有着本质的冲突,终有一天,不是运朝打下宗门,就是宗门拿捏运朝为傀儡。
尽管是百家学说组建成的宗门,宗门本质上也是学宫一般,弟子并非不可入运朝为官。
恰恰相反,各大势力,其实是很鼓励弟子入朝为官,验证他们的所学所思的。
这是一种很必要的力量。
但是,主次这个问题,从来才是最大的矛盾。
而且,自古以来,帝权和相权,帝王与文人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
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
从宰相制度的兴废看,其起源甚早,而且复杂多变。其演变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期、创立期、鼎盛期、调整期、衰落期。
两者相辅相成,又互相制约,构成了整个中央集权统治的主旋律。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
宰相在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威胁皇权,因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皇权是在长期的社会变迁和动荡中,伴随着古代专制主义的逐渐演变而渐趋成熟的产物,是专制主义巅峰的代表,也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相权的产生,与君权相比,似乎总是处于一种附带的过程中。所谓相权,就是宰相所拥有的权力。宰相制度是一种辅佐皇帝的制度,这注定了相权是为君权服务的。
由于国家政务琐碎繁忙,光靠皇帝一人,很难做到事事稳妥,事事正确,这就需要贤能的宰相辅助,减轻皇帝的负担,同时也能避免,由于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的腐败和失误。
古代国家对于社会的有效统治和管理,主要是依靠政府。
虽然君权代表国家最高统治权,但是管理政府的最高权力通常是相权。
政府首脑是宰相,在正常情况下,历朝宰相对政策的讨论、研究、决策、审议、执行以及监督等都握有重权。
国家的正常运行,依靠的是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而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依靠的是相权的稳定。
此外,君权除了依靠相权对于政府的管理以外,还必须依靠一个庞大的官僚集团,而相权则是官僚集团的最高权力代表。
所以皇帝离不开宰相,视宰相如股肱、似舟楫,所谓“圣主得贤臣”。
从相权本身来看,在具体事务的决策和执行等方面,亦需要得到皇权的支持、认同、采用和奖励。宰相以忠君为己任,相权则以辅佐君权为天职。
历史上的贤相,一般都遵“父前子名、君前臣名”的古训,致君泽民,明君重贤相,贤相忠明君,共同创建历史上的太平盛世。
君权必须依靠相权的辅助,才能维持对整个社会的有效统治,而相权则必须依附着君权,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这两者看起来本该和睦互惠互益才是,事实也是如此。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6867/1758809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