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段话熟悉不,李宁以前上课学过的,还考试考到了呢。
意思是说要说运筹建策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那我比不上张子房;要说管理国家,安抚百姓,源源不断地保证物资和粮食供应,那我也不如萧何;至于统领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我更比不上韩信。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之士,我能够恰当地使用他们,这才是我能够夺取天下的根本道理。
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能信任,这才是他败给我的根本原因啊!
看,这个人能成为最后的赢家,真的不是没有道理的。
李宁还是很欣赏,或者说她欣赏所有能赢的人的优点。
孔子说过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之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过错和缺点。
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
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
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孔子提出对自己所不知的东西,应该多闻、多见,努力学习,反对那种本来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的做法。
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要求他的学生这样去做。
“择其善者而从之”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
而唐太宗也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意思是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
为什么圣人伟人能有这样的成就,看看人生的思想境界就知道了。
一般人眼里,好的可以学,不好的多看一眼就嫌浪费时间。
一般人眼里,历史看过就看过,什么以史为鉴,那都是屁话。
由此便可见,普通人和能够名流千古的伟人的区别之处。
就像李宁当初读阿房宫赋的时候,看到诗人杜牧的希冀“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可惜最后也只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6867/1758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