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为定!”列车长伸出了手。
高奇、刘华与列车长和乘警长一一握手告别。
高奇和刘华凭借着通行证上了直达海东经济特区的专车,一个多小时后两个人在海东站下了车。
二个人四处转悠,这里到处都是建设的工地,一些花园小区正在建设当中,马路两边贴着售房的宣传广告,其中有一个东湖小区的商品房已经竣工开始销售。
“这里将是书写一个新的历史篇章的地方!”高奇发着感慨。
二个人一路边走边看边议论,进入了特区的老城区,此时太阳已经落下了海平面。
华灯初上,刘华感觉这里的建筑物和道路与他们源水县城没有多大区别,唯一不同的是这里显得非常繁华,路边明显地段都立着一些彩色招牌,上面贴着上海家化生产的雅霜润肤香品、友谊牌的雪花膏,万宝路香烟等等一些彩色的大幅照片。
刘华每走几步路就能听到全国各地不同的口音,街道两旁有很多刚到本地找活干的一些农民,他们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问询着什么。但凡看着像是本地人的,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有一辆二八自行车。
刘华站在解放路和人民路的交叉口,感觉就好像回到了源水县城的大十字路口。
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除了吉普长,还有上海轿、拉达、伏尔加。
路两边的商铺饭店很多,那些饭店有的直接标注着哪个省甚至是某个城市的饭店,而且这些商店和饭店的主家,都是操着他们当地的口音。
常言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些从没出过远门的农民们两眼一抹黑走入一个陌生的城市,听到乡音就像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这些商店和饭店的老板自然就成了他们投靠的亲人,所以凡是标注着各地名称的商店和饭店里,自然都聚集着很多的老乡。
高奇和刘华走近一家路边店,门口的大锅里炖着个羊架子,白乎乎的汤在滚沸着,一位三十多岁的师傅正在灶台边拉着面。
刘华抬头看向门口上方的蓝色招牌,招牌上写着大胖烩面馆五个白色大字。
刘华心里一动,在饭馆门口站住了脚,探身向里面张望着。
这家烩面馆里同样有很多的农民工,他们操着中原省特有的重口音,一边大声地拉呱着,一边端着大海碗呼呼噜噜喝着烩面汤,啃着自己带的红薯面和玉米面两掺的干窝窝头,头顶上一个绿色的大电扇有气无力地嗡嗡着。
“同志,来碗烩面吧,很香的,保你吃了第一碗还想第二碗!”拉面的师傅操着乡音很重的普通话热情的招呼着刘华和高奇。
在特区听到自己家乡的口音,刘华的心里一阵激动。
“老乡,我是中原省源水县人!”刘华对扯面的师父介绍着自己的身份。
“娘儿咦!咱俩是一个县的,我是梨树公社的!”拉面师傅有些激动,赶紧把扯好的烩面下到锅里,转身跑了出来。
刘华猛然听到地道的家乡话,心头一震,“你是梨树公社的,我是槐树镇公社的!”
“哎呀,小老弟,我叫杨国营,梨树公社沙沟村的,我都三年没有回过家了,快坐,快坐!”杨国营连忙招呼刘华和高奇坐到路边路灯下放着的小桌旁。
“杨大哥好!”高奇客气地问了声好。
“好!好!”杨国富高兴地连声回答着,拿起小桌上的茶壶为二个人各倒了一杯茶。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7493/1784570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