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掌权之后,倘若一直保持最初的姿态,那么袁绍等人断然难有作为;但如今的情况,早已经偏离董白的设想,留在雒阳,风险确实极大。
次日,董卓派人召来朝堂百官,廷议迁都长安之事。
“高祖建都关中,前后历经十一世;光武入主雒阳,至今也有十一世。”董卓凛然道,“根据石包谶所述,宜徙都长安,以应天人之意”
当时经纬图谶之说横行,石包谶在其中毫不起眼,知者极少。
众人一听,心底都感荒谬,却又不敢反驳,全都沉默不语。
“移都改制,乃是天下大事。”司徒杨彪开口道,“古时盘庚迁都南豪,商人抱怨不止。昔日关中久经战乱,残破不堪,故而光武更都雒阳。”
南豪,即后世商丘一带。
杨彪见董卓并未发怒,继续道,“如今百姓安乐,无故迁徙宗庙,只怕百姓恐慌,反生糜乱。石包谶乃妖邪之书,岂可以此为据”
纵观杨彪一生,当数这次发言最为大胆,旁人都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
“关中富饶,强秦因此得以并吞六国。”董卓难得与人论理,“且陇右材木充足,杜陵有武帝陶灶,二者经营起来,可供一朝之需。”
说到这里,董卓眼中寒光一闪,“百姓何足挂齿倘若犹豫不前,某家遣大军驱赶,自会赴汤蹈火”
此言一出,杀气腾腾。
杨彪气势顿时受挫,“天下搅动容易,安定却难,还请明公三思”
董卓想不到杨彪如此不识时务,勃然变色道,“杨公今日百般刁难,是要执意阻扰国家大计么”
“既是一国大事,杨公所说,莫非毫无可鉴之处”太尉黄琬道。
他在朝野德高望重,一向被董卓礼遇,且入京较晚,并未亲历董卓废立天子之事,言辞之间,难免有些激烈。
董卓并不答话,杀机渐浓。
司空荀爽见状,急忙道,“并非相国乐意如此关东举兵来袭,绝非短时间可以平定,故而迁都应对,以尽地利”
他这话明面上在指责杨彪、黄琬,实际在暗中解救两人。
董卓一听,怒气稍有缓解,随即宣布终止廷议。
河南尹朱俊为军中宿将,董卓见满朝公卿大多反对迁都,不由生出一个念头,当即派出使者,前往朱俊办公府衙。
“相国欲拜使君为太仆,并请出任副职。”使者见到朱俊,表明来意。
“在下才能有限,不敢当此重任”朱俊当即谢绝,转而道,“国家西迁,必然丧失天下人心,反而助长关东气焰,朱某认为不可如此”
董卓的所作所为,早非朱俊所能容忍,一直留在京师,只为伺机而动,怎么会出任对方的副职,以致遗臭万年
使者略感惊讶,忍不住问道,“使君不受太仆、相国副职,却主动分说迁都一事,不知何故”
“副相国一职,非在下所能胜任;迁都并非智举,乃是眼前紧急之事。”朱俊肃然道,“推辞不堪之职,议论当务之急,正是做臣下的本分”
使者见状,知道对方的心意不可扭转,当即回报董卓。
“京师顽固之徒甚多”董卓听罢,嘿然笑道,“朱公伟人既聪敏,又知进退,某家就暂且放他一马”
此时,凉州三明全都辞世多年。
军中宿将,能让董卓有所顾忌的,无非皇甫嵩、朱俊两人,至于卢植、孙坚,前者不够狠辣,后者威望不足,目前都不被董卓放在眼里。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8107/1850763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