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我是不是哪里演的有问题?”
突然造访的哥伦布,令窝在休息间内闭眼小憩的罗兰抛却了睡意。
随着这些天的相处,他对这名年轻导演,也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哥伦布是一个斯文人,即便拍摄现场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也不会化身成为咆哮元首。
就算某些演员的表演真的不符合他的要求,他也会坐下来,指着监控器,好好地和别人说,慢慢的与他们讲。
正是因为脾性不错,所以整个剧组开拍至今,还没有遇到什么天大的矛盾,唯一的一次争吵,还是发生在儿童保护协会到来那天。
“你演的有问题?不不不……”罗兰那担忧的面色,被哥伦布净收眼底。
非常自然地拉开一条座椅,坐下同时,安抚言语也顺势出现。
“罗兰,我不是为了电影镜头而来找你的。”
“我是有别的事情,想问问你。”
说话同时,哥伦布还看了一眼正在一旁装傻充愣,试图充当NPC的莫哈米。
当赶人目光落在莫哈米的身上时,这个家伙立刻识趣地拿起了自己的东西,离开了休息室。
随着他的离开,罗兰也直奔主题,问出了心中所想。
“导演,有什么事情你喊我过去不就行了吗?不需要亲自跑过来找我……”
哥伦布摇了摇头,示意罗兰不用再这种小事上多做纠缠。
“我问你,你参加试镜时的简历,到底是谁投进来的?”
嗯哼?
这个问题,令罗兰如同丈二和尚一般,有些摸不着头脑。
试镜一事,罗兰可是记忆深刻。
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时间循环,他怎么可能有机会染指这个项目?
虽然他在时间循环中,打着犹太帮的旗号,从哥伦布这儿,探听到不少有用的情报,并且借着无限时间,在试镜之时,就把剧本里的所有戏份给演了一遍。
但,离开时间循环之后,罗兰便没有继续作妖。
他从未和人提起过,自己就是通过罗宾-威廉姆斯的关系进来的,他也从未和人说过,自己之所以能够轻松自如的应对每个镜头,是因为哥伦布的评判标准,早已印刻于胸,他更没有和人聊起过,罗伯特-泽米基斯导演在自己取得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帮了天大的忙。
反正这些家伙又不记得时间循环之中的事情,知晓一切的罗兰一个人闷声发大财就行了,没必要大肆宣扬,平白惹得一身骚。
正因如此,在面对哥伦布抛出的问题时,罗兰眨巴了下双眼,疑惑道:“导演,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因为加耐蒂阿姨告诉我,这个项目,就是霍华德导演推荐给她的。”
如果可以的话,此刻的罗兰希望自己能够瞬间领悟‘萌混过关’这个天赋技能。
毕竟,在知晓一切的基础上撒谎,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然而,就在罗兰猜测,哥伦布是不是发现什么疑点时,这个年轻导演在听完罗兰的话语后,直接就抛弃了这个开场白,继续问道:“那……”
“霍华德导演有没有和你阿姨说,现在还有一个项目,需要十岁大的孩子?”
What?
此番话语,令罗兰眉头骤挑。
难道哥伦布不是在发现问题之后,来进行秋后算账的?
“导演……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和您说实话吧,我能得知《小鬼当家》这个项目,只是个意外。”
“我们知道霍华德导演和罗宾-威廉姆斯先生的关系非常好,但我们并不知道,霍华德导演是通过罗宾先生,才得知这个项目的……”
“实际上,在这部电影拍完之后,我有极大的概率会回学校上学。”
“一来,是因为加耐蒂阿姨和大卫叔叔都没有帮我寻找项目的意思,二来,是在这部电影正式上映之前,应该没几个人会找我拍戏。”
“毕竟,如果我们这部电影有问题,那现在签下我的剧组,可能就会血亏。”
实诚的话语令哥伦布点了点头。
新人在好莱坞,是极其难出头的。
所有人都想一炮而红,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出道作品就是史诗巨制,但……真当这些新人得到这些弥足珍贵的机会时,那风险和机遇,就会并存。
新人的机会只有一次,如果担纲主角的第一部作品扑街了,等待他们的就是无间地狱。
他们,基本上没有翻身的可能。
因为资本,不会去使用一名,已经被证明过不行的家伙。
休-杰克曼的《范海辛》大扑特扑,一时间根本就接不到好的商业本子,如果不是他有《X战警》系列傍身,想要翻红,比登天还难;汤姆-克鲁斯的《碟中谍3》暴死,更是因为票房分红和派拉蒙撕哔,在那几年里,他的各种黑料层出不穷,如果不是因为《碟中谍》系列真的没法换人,惹了六大的他还想重新爬起来?那简直就是在做梦!
和他们两位形成鲜明对比的,那就是妮可-基德曼了,没有大火系列傍身,就算是影后,也接不到商业片女主的本子;而茱莉亚-罗伯茨,更是在新世纪以后,混迹于各种独立电影。
成名之人的下场都如此凄惨,那罗兰这个连头都没冒的家伙,就更别说了。
正是因为知晓这些,所以罗兰才能极其心宽。
有些东西是急不来的,与其心心念念的想,不如放松安心的玩。
“好吧,我们就不说这些未来的事情了。”
“你的水准别人不知道,但我是知晓的。”
“现在有一个项目,需要一个十岁大的孩子,你有没有兴趣?”
听哥伦布这么一说,罗兰自然……
没有兴趣。
原因无他,因为他之前就已经梳理过了,这几年来,没啥卖座的儿童大片。
和那些成名之后就死命接本的土著不同,有着前世记忆的罗兰心里清楚,那些疯狂变现的手段,消耗的可是自己的观众缘,而一旦观众缘没了,那就会被市场所抛弃。
奥尔森姐妹,便是其中的典型。
在银幕上长大的她们,被资本过度消费,观众看腻了之后,自然就会走下坡路,而她们长大之后,自然也就脱离了童星的身份,抛却了这个光环,儿童也将不会买账。
罗兰给自己的标准,那可是宁缺毋滥。
如果没有好本子,那就只演《小鬼当家》的续集。
反正有莫哈米这个保底在,他根本就不怕自己没有后路。
接不到好项目那就闲着。
读书也好,干其他的事情也罢,反正他是不准备把自己活成拼命三娘一样的人物。
一年十一部戏?
这比流水线生产还要夸张!
当然了,罗兰如此作想,也和大卫-奥尔森的态度有关。
看电影、看球赛、找家教、想演戏……
只要罗兰的要求不过分,对方都会满足。
宽松的环境才是罗兰的最大资本。
有着对方的支持,他自然不用和前世一样,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发愁。
不过,虽然心中如此作想,但罗兰,并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他认真的看着哥伦布导演,点头道:“导演,我非常相信你的眼光。”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8526/18896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