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公司组织公文格式培训,我想,这不是我的专业吗,在天捷制发了那么久的公文,熟悉各种文种和格式,甚至向子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做过公文管理方面的培训,并不需要耽误这个时间吧,但又想想,人还是应该谦虚一点,不要锋芒毕露讨人厌,哪怕你是某个方面的专家,该藏拙的时候还得藏拙,这在职场上也是不成文的潜规则,可以避免树敌太多,免得将来难以开展工作。
天捷虽然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机制比较灵活,并没有事事都按照国企的标准来,比如招投标和公司治理,但是由于经常要向股东请示或者汇报工作,就必须严格按照国企的公文标准执行,参加他们的培训,接受他们的监督和处罚。
在公文格式这方面,我自认为没有任何问题,那本国标已经被我看得滚瓜烂熟,也许我该学习的,是公司内部一些不成文规定。
培训结束以后,我只有一个想法,今后无论在哪一个领域,万不可以专家自称,因为一个人的认知和实践总是有限的,比如这位培训人员,我从她的PPT和口头解说里,都发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她并不知道,仅仅因为自己是海源这家公司最熟悉公文格式的人,所以就格外自信和张扬,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希望将来我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就像之前我在天捷做的一次关于公司治理基本知识的培训,那时候,我接触这块工作还不到半年,领导就安排了这项任务给我,我也反映过,认为当时并不是最佳的时机,因为我自己都搞不清楚公司治理到底在说什么,又怎么能胜任培训工作?
所以当时,我临时学习《公司法》,并且整理《公司章程》和各项议事规则,挑出我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写在PPT里,由于并不是很熟悉相关内容,PPT做得非常臃肿,领导看了直接说,好累啊,这么多内容,信息太多,根本接收不过来。
于是我开始精简,最后也没能达到领导期望的效果,但是由于培训时间临近,只好将就。
可我偏偏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领导的不满意让我非常在意,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发信息到工作群,问各位办公室主任,他们最想了解什么,最关注什么,然后根据他们的反馈再次优化PPT,这一回,PPT效果要好很多。
但是,培训那天,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我的自信心受到了影响,上台以后非常紧张,讲话语速快了一点,声音也缺乏自信,所以最后的效果并不理想,虽然得到一部分同事的认可,但是我自己知道,离心里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那一次我就知道,一个人必须要脚踏实地,关键时刻,花拳绣腿是管不了用的,如果不做深入的学习和精心的准备,自己所讲述的内容一定会贻笑大方。
那天海源的培训还有两个小插曲,也特别值得讲述。
一个是培训人员的PPT做得密密麻麻的,很少有图片或者图表,全是文字表述,很容易让人产生疲倦感,坐在我右边的一位男同事就一直在那里嘀嘀咕咕,说如果是这样照着念的方式,还不如直接发给我们自己看呢,还能看得更清楚。刚开始的时候,他在看手机的同时,还会假模假式地看一下投影幕布,到最后,他干脆看都懒得看,也不愿意装腔作势,直接带上本子走人了。其实这好歹是一个会场,他怎么能这样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还有会场纪律?但是转念一想,我自己不也如坐针毡、味同嚼蜡?应该体谅离开人的心情,就像看一场电影,中途陆续有人离场,可能是因为影院环境太差,也可能是因为电影本身太枯燥,又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难道我们不应该体谅吗?
另一个小插曲是人力资源部经理的故事,培训人员在讲解的时候,她总是打断对方,以娓娓道来的方式,结合PPT来谈自己的感受,以及在工作中遇到过的类似现象,很像大学校园里的课堂,大家随意发挥,自由辩论。由于培训时间是在下午,太阳照进来,有种夏天的感觉,仔细观察参训者,很多人显得无精打采,有的打起了瞌睡,有的玩起了手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这样的场面,我以为这位经理会收住话头,没想到他居然提议要大家一起朗读PPT的内容,说气温高,大家都昏昏欲睡了,为了尊重培训人员的劳动成果,我们应该集中精神,认真听讲,朗读就是最好的方式。
几个小年轻的脸上马上出现了很明显的厌烦情绪,他们立马挤眉弄眼、交头接耳,仿佛在说,我们都多大的人了,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朗读课文,这不是在搞笑嘛。但是最终,大家还是配合了他,可能因为他是本次培训的组织者,也可能因为他毕竟有提出考核建议的权力,所以就尽力整齐地朗读起来。
我现在依然认为,这两个小插曲非常精彩,它们向我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以后如果做PPT,一定要简洁明了,把那些自认为很重要的内容统统删掉,想一想这一页PPT最想传达的是什么,尽量以简短的词组点明,但是那些删掉的并不能真的就弃之如敝履,必须把它们装进脑子里,在讲解词组或者图表的时候,能够随时调用,这年代,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绝不能用一大篇没有经过删选和精简的文字去糊弄大家。当然,我必须承认,也许培训者本人并没有想要敷衍大家,只是不幸在传播的过程中造成了这样的后果而已。
第二个故事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它说明,无论在什么场合,任意打断别人的讲话都是不可取的,活跃气氛是可以的,但是万不能喧宾夺主。当然这件事也从侧面说明人力资源部的经理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因为全场只有他在想着如何为培训者解围,其他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多半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在这样的场合,或许真的需要这样的人,调节调节气氛,避免大家都尴尬。
想想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那些尴尬事件,并没有这样一个人,用他(她)自己的方式,去成全别人,这其实是非常难得的。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8947/19258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