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何必如此,我等只需坚守武昌,以武昌城池之深阔,傅尔丹也无法奈我何!”
崔万采有些傻眼,他不明白平日里这个杀伐果断的老军头,今日却表现得如此大为迥异,可是宁忠源这种爱护百姓的姿态,却让崔万采有些无地自容。
宁忠源没有读过圣贤书,不懂什么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是心里却明白一点,那就是在当初宁家危亡之际,正是这楚地的父老乡亲的支持,才让宁忠源和宁家发展到了今天,才有了复汉军,若是此刻抛弃他们,自己有何面目去见这些父老?
更何况这并非坚守武昌就能高枕无忧,就算傅尔丹打不下武昌,还能打不下汉阳和孝感县?那可是宁家扎根百年之地,岂能轻易言弃?
这便是宁渝和宁忠源的区别,在宁渝看来,只要能够保住武昌,其他地方丢了都能拿回来,至于一些牺牲自然是难免的。可是在宁忠源的心里,却自觉对每一个臣民都担负着一份责任。
正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他宁忠源不是君子,可好歹也是一个有血性的汉子。
“亭鹤,写下诏书,若是孤有何不测,即刻传位宁渝,孤可以死,复汉军不能亡,这是大家伙的希望。”
“亭鹤,渝儿是你的学生,也是你的女婿,将来你要好好辅佐他!”
从来都是用你我相称的宁忠源,第一次去用孤在自称,他的眼神里没有畏惧,只有从容,只有对复汉军的渴望。他不是一个真正有魄力的君主,却对自己统治下的百姓爱得深沉。
崔万采长长叹了一口气,连忙跪下来,苦笑道:“王上,是,臣死而后已!”
康熙六十年九月初八,傅尔丹率领不到一万的疲军从幕阜山上出来,抵达了通山,这一漫长而艰难的出征之路,却是耗尽了全军的锐气。
超过一千人就此消失在了茫茫的山道之上,他们或许脱离了队伍,或许滚落了山崖,就连傅尔丹也差一点死在了这条路上,只是等到这些人穿过了重重的崇山峻岭,才重新点燃了内心的热情和兽性。
傅尔丹并非什么爱民如子的将军,他也不相信这个,在穿越幕阜山上时,便已经下了允诺不封刀的命令,这才让这些大头兵鼓起内心残存的勇气,从幕阜山上活着爬了下来。
大军行进之间,一路伴随着烧杀抢掠,傅尔丹用这样的方式激励着战心,也在激化着仇恨。所幸的是自通山前往咸宁的这一路上,人烟稀少,倒也没有酿成十分惨重的损失。
正因为如此,傅尔丹也在渴望着抵达咸宁,才有机会去将自己目前手中的这把刀给磨成利刃,以血气开锋方能无往不胜。
而宁忠源将武昌城和汉阳城的守备部队全都集合起来,再加上自己的王府守卫,也在向着咸宁出发。
这两个守备团并非精锐主力,加起来也只有四千人,平时也都是以刀枪为主,所有的枪炮都已经支援给了最前线的不对,因此大多都是手持刀枪,战斗力比较低下。
除此之外,宁忠源真正能够依靠的还是王府的守卫,合计五百多人,他们的编制是跟主力师是一般无二的,除了全员装备了雷式燧发枪,还有六门火炮。
对于彼此而言,这都是一场有进无退之战。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9636/1988284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