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景静静的等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许多的匈奴人都会去休息,这就是刘静明所说的时机。
在西域的中午,大戈壁上太阳,会非常的耀眼,正常人如果没有任何必要的话,都会选择避开这一段时间,避免身体被太阳晒伤,或者是身体的水分大量流失。
匈奴人去休息,那也就成了他们的一个日常。
不过,也不能完全放心。
大部分的匈奴人休息,不代表就没有人在看管的绿洲。
匈奴作为曾经草原上的军事帝国,该有的制度可比西域诸国要严密的很多,行军打仗都自己有一套军规在用。
这也就是为何匈奴人只有七八百万的人口,但却能够跟大汉2000多万人打成平手的原因。
固然有全民皆兵的制度在约束着他们,保证了他们大部分士兵的基本战斗力,而且既招既能战,但是如果光靠这一个的话,根本就无法统治整个草原。
要知道在大草原上面实行全民皆兵的制度的,可不仅仅是只有匈奴一个,乌丸,鲜卑,羌人,哪一个不是用全民皆兵的制度?
但是,到了最后却只有匈奴一个游牧民族霸占了整个草原。
无非就是在全民制度之上,完善了整个军队的制度和成立的政治制度,更是提出了胡这一个概念。
在其他的游牧民族还没有繁衍出自己的文明的时候,匈奴人已经走到了最前沿的地方,宗教,语言,文字,建筑,都有自己的风格,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当然,这一些都只是软实力啊,在草原上还是真正的要讲硬实力,匈奴人对于军事管理非常有一套。
哨兵和斥候,可以说是匈奴人主抓的对象,即使是在西域这样的地带里面,他们也丝毫了没有松懈半分。
该有的哨兵一个都不会少。
杨成景默默的抬头,扫了一下四周。
六个哨兵,杨成景默默的记住他们的位置。
在拿到马之前,杨成景不能把自己的行踪暴露给那6个哨兵,知道,所以必须记住他们的位置,然后尽量在行动的时候避开他们的视野。
整个绿洲地势平缓,基本来说没有多少的遮挡物,这一点给杨成景添加了很多的麻烦。
不过,杨成景还是有一定的把握的,绿洲不大,但是6个哨兵,主要把控的范围还是在绿洲之外,对于绿洲之内,戒备不是非常的严密。
这就给了杨成景一个很好的机会。
马群离杨成景的所在的位置,大概中间隔了一条河流,距离他也就60多米。
这60多米之间除了河流以外,还有一片稀疏的灌树丛,这是杨成景唯一能够藏身的一处地方,不过由于它的高度,杨成景基本来说只能是趴着移动。
地形已经让杨成景熟记在脑海里,杨成景只要记住了哨兵的位置,就可以行动。
杨成景握紧了那一把石刀,冲刘静明点了点头。
手上松开那一个绳索,把它交给刘静明。
绳索是连着每一个奴隶,如果前后的奴隶发现绳索空出一截的话,就会发现有人消失了,到时候肯定会弄出什么动静。
所以,刘静明拿到那个绳索之后,立刻缠到自己手上,然后,把自己的面孔朝下,避免被左右的奴隶发现。
那些奴隶,大部分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根本来说都不可能认识,若不是杨成景和刘静明两人都是汉人,恐怕他们也不会互通姓名,更不会互相认识。
只要把绳索藏好,那些奴隶就算是看到了,也会把刘静明当做自己绳头的另外一个人,不会发现,其实有一个人消失了。
杨成景的动作非常快,再把绳索交出去的时候,快速的离开原地,然后进入灌木丛。
在那些匈奴人都去休息的时候,奴隶也干了同样的事情,都是在休息,正午的太阳正猛烈,而绿洲的树荫底下,就会显得非常的凉爽,再感受一下,绿洲特有的水汽空气。
整个人就会感觉到非常的舒服,尤其是就在不久的刚才,才吃了半块面饼,肚子里有东西,身体有种被充实的快感,令他们忍不住身体的困意上头。
所有人都在闭着眼睛休息,就给了杨成景行动的一个机会。
如果被那些奴隶发现,结果,大概和被匈奴人发现没什么区别。
杨成景的动作极快,但是发出的声音却是极小,脚踩在绿洲的土地上,只会发出很轻微的声音,这是人体对自身的力量掌控到极限的特征。
杨成景的每一个脚步,虽快但是落地的力量却均匀的分散在脚掌的每一个地方,这样一来他落地的话,就不会发出多大的声音,避免了他被发现。
非常迅速的几步跨越了十几米的距离,然后一个快速的虎扑,将自己扑入灌输丛中,整一个过程,只有几秒钟的时间。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9691/19938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