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土曜日。
清晨七点,伊东醒来。简单梳洗后,直奔酒店餐厅。餐厅面积较大,人也比较多。这里的早餐非常丰富,花样繁多。主食方面除了面包、米饭和寿司之外,大多是和果子这类的软糯甜食。国民从不接受德国黑面包这种硬朗的食品,却对松软若糕点的面包趋之若鹜。
美中不足的是酒店餐厅的地毯图案,令他有眩晕感。为什么非要搞成黄圆圈套着黄圆圈呢?他小声嘀咕着。
上午。伊东八点五分从JR京都站出发,坐得是急行100路。急行100自早晨7:35开始发第一班。平日最后一班是下午五点五分。今天是土曜日,所以末班是下午六点五分。
急行100从京都站出发,到祇园需要经过七条京阪前、博物馆三十三间堂前、东山七条、五条阪、清水道。清水道的下一站就是祇园。但是祇园并不是终点站,继续向前站名依次为:东山三条(地下铁东山站)、冈崎公园美术馆•平安神宫前、冈崎公园动物园前、冈崎道、宫ノ前町到终点银阁寺前。
急行100在平日里比较快,因为人不多。可现在是樱花季,游客实在是太多,狭小的车厢已经爆满。这条线路和市营巴士206相仿,都是属于观光线路。
伊东皱起眉头,但很快又舒展开来。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算坐市营206也是同等境况。当樱花季和春假重叠,国民的赏樱饮酒玩乐的心情就已经狂放起来。也似乎只有在樱花季,醉汉是应景的存在。没有人在这时候在意他们,因为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伊东在祇园站下车。这里离八坂神社较近,离祇园稍远。
由于八坂神社就在附近,所以祇园原先是作为八坂神社的门前町兴盛起来的。八坂神社以前称为“祇园感神院”或“祇园神社”,是天台宗比叡山延历寺的末寺。待到明治元年(1868年),政府颁布了“神佛分离令”。于是神道与佛教分家,遂称为八坂神社了。
祇园在鸭川以东的东山区祇园町。说是鸭川以东,实际上就在鸭川的对岸。祇园是以四条通为主,从鸭川到东大路通的范围。到祇园通常的步行方式是先到四条通,在一力亭转角后,沿位于南部的花见小路往下走。江户时代风格的花见小路,充满古都韵味。石板铺就的道路,古老的建筑显得很有格调。花见小路和北部的新桥街区,是祇园的两大中心。
祇园这里十分热闹,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主路上来来往往人群摩肩接踵。既有外国观光客,也有日本各地的游人。其中有不少梳着桃割发型,戴着四月樱花簪,穿着通红领子华丽纹样振袖和服,足踏高跟木屐的舞妓。这些舞妓头戴小碎花,鬓边的垂廉落到脖颈处,显然是一年目的新人。也有穿着前白后红领子和服,头戴着大花的普段舞妓。
祇园是歌舞妓的发源地,这种景象京都人自然是司空见惯。所以围着她们拍照的,都是外国游客。
相对着,新门前街的小巷却非常安静。
京都有五大“花街”。上七轩、祇园甲部、祇园东、先斗町和宫川町。上七轩在上京区北野天宫附近,年代最为古老。先斗町在中京区鸭川和木屋町通之间,这里的“鸭川舞”起源于明治5年,公演次数最多。宫川町则在东山区宫川筋。
祇园东和祇园甲部合为祇园。东区就在花见小路通四条东侧。作为京都著名的花街,有着为数不少,具有时代感的艺伎馆、茶屋等古建筑。甲部则有艺伎歌舞练场,弥荣会馆就在旁边。
花见小路上也有很多涂白脸庞,点着朱唇,着装艳丽的舞伎。伊东出神地看了半天,才在别人的哄笑中尴尬地快速走掉。
伊东其实在寻找,《艺伎回忆录》里的“小百合”。那个从京都渔村中走出的卑微清贫的小女孩,最终成为京都最出色的艺妓。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伊东连初级的舞妓都不认识。更遑论艺妓了!
伊东到达了弥荣会馆祇园角。这里是能够鉴赏舞妓舞蹈,以及茶道、花道、狂言、文乐等最能代表日本的七大传统艺术表演之处。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61924/22528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