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对联和灯笼是胜丽和胜男忙活,胜阳和大娘准备年夜饭,郑父打扫门前门后的卫生,秦母剁了一大木缸猪草,陈嫂就陪着启运玩耍。贴对联也有习俗,一般对联都是红纸,如果家里当年有过丧事就只能用黄纸或者绿纸,外人一看就明白,要么干脆不贴,过了三年之后再贴红对联。
团年饭,是一年中最丰盛晚餐,全家人举杯庆祝,大桌下面放了一个火盆。吃年夜饭之前,先摆几个菜,有荤有素,碗筷、酒盅,倒满酒,然后在院坝里点香画圈烧纸,喊大伯和爷爷奶奶回来团年。
传说,香是向逝去的人报信,告诉他们回来捡钱、团年,吃了之后,保佑活着的人健康平安。烧纸的人还得是男的,据说,女的烧纸是铁钱阴间人用不了,用左手也行。但千叮万嘱咐,不要对某一个人唠叨,听说被唠叨的人就会头疼或者肚子疼,又要立水碗(三根筷子立在碗里,倒了,证明唠叨的人才离开),叮嘱半天,送走之后,被唠叨的人才会好转。大概半小时后把饭菜收回,放在锅里热了之后大家再吃。
当时流行一句话叫:有了豆腐不吃酸菜,有了肉不吃豆腐。年夜饭就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忆苦思甜,饭桌上必须有酸菜和豆腐。一般是酸菜炒猪血,煎豆腐,几个大菜是白糖肘子、玉米粉蒸肉、豆酱蒸肉、卤猪脚、羊肉、木耳炒鸡、一条炸得金黄的鲫鱼,凉菜是猪肝、猪耳、猪肚、牛肉,炒菜有肥肉配菜和瘦肉配菜,各家都有不同。
当然。对于猎户家庭,年夜饭就更丰富一些,野猪肉、兔肉、野鸡、猪獾、狗獾、麂子等。野味土腥味比较重,一般都用酸辣椒或者酸萝卜配在一起吃。
改革开放之前,鱼是稀罕物,山里没有鱼,河里鱼太小,一些人用雷管打鱼丧了命,自从有了自由市场之后,一些商贩从安康购买多种鱼在区上兜售,大小都能买得到。
又因多处修路搞建设,周围经常有炮声吓走了很多野兽,麂子肉变成最为珍贵,麂子听觉灵敏,一有风吹草动就跑,而且速度很快,一般四五条狼狗都追不过。大部分是猎人摸清麂子可能会经过的位置先下好套,听到麂子的叫声就赶快去捡,动作稍慢就会被别人捡走。
麂子传说是阴间到阳间的报信官,如果它们朝哪个方向嗷叫,哪个方向近期就会有人死去。当地百姓还根据吼声不同,判定大概什么年龄段的人会死去。
比如60岁以上的老者,麂子嗷嗷吼几声就回去睡觉了;如果是中年人,麂子就会哭吼的很惨烈,长达一个小时以上;另外,如果是30岁以下的人,一般上面还有父母,算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时候就会出现老麂子带着小麂子一起哭吼。那声音听起来特别恐怖,尤其是半夜里,只要听到的人都会毛骨悚然。
麂子一般被视为不祥之物,可它们因为跑得快,肉就更好吃。又因数量少能套上一只绝对可以炫耀。一只麂子大概就10到20斤,可以炒着吃,炖着吃。
相比之下,打野猪就要更多人,一群人,一群狼狗在大雪的冬天,把野猪追得满山跑。有时候追上两三天才能打倒一只野猪,然后就附近农户把野猪处理后,人均一分,下次遇到猎物再集合。
打猎物的人一般就是为了热闹,冬天冷,农活做不了,上山下山热得出汗。征服了猎物每人只分一点,可是满足了他们的征服欲,非常有成就感。一些哥们儿在一起喝酒聊天,畅聊山里山外有趣的事。这里面其中之一就是赵屠夫和周钱,两人为人不咋地,嘴上功夫不得不服。一路,基本就他俩人在那里胡扯淡。
山里冬天除了白菜、萝卜,没什么蔬菜。过年吃的基本是之前储存的干菜和腌制品。其中野竹笋阴历三四月份出菜,能够储存到过年也是稀罕菜。其次是香菇、木耳、干豆角、干土豆片之类。
吃年夜饭的时间也各有不同,因为祖宗来自不同地方。本地人一般是下午三点左右。前山人,早上九点左右,客户(意思是远方来做客的人,后来住下了,例如:安徽籍)人一般是半夜三点左右。客户人穷怕了就显得吝啬,生怕别人抢吃似的,因此除夕先是烤火、聊天、守岁,直到三点准时开饭,还紧闭前后门。
不管什么时间段开饭,桌上菜的花样各异,但绝对不会有汤。因为汤里有水,象征来年的庄稼会被洪水侵袭,和初一到初三不能扫地相呼应,扫地象征风,玉米和小麦都禁不住狂风暴雨。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63804/2462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