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们看到那一支全身黑色盔甲的铁骑,以及那杆血色狼头大旗的时候,他们知道这是西凉本部铁骑,很有可能就是西凉王李相亲自率领的西凉铁骑。
“他不是在北方吗?”斥候他们之间的消息时共同共享,所以当北边的斥候将消息传过来的时候,他们这些人也得到一些消息。
北部的斥候发现,西凉王李相率领西凉铁骑正在北方肆虐,到处屠杀小部落,可是现在出现的这一支铁骑是什么鬼
躲藏在暗处的这些羌族斥候们,只想着西凉大军快点离开,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将这一条消息传给主营地那边。
这条消息实在太关键了,很有可能关系到他们羌族大军在海带尔湖周边的战役,这一场战争关乎他们羌族命运,要是他们在这儿战败的话,他们将会失去在小草原上的立根之本。
失去半数以上力量的羌族怎么可能跟鲜卑族比?
到时候他们可能会被鲜卑族那边吞并或者灭掉,他们不想看到这样的场景,也不敢让自己子孙后辈失去自由。
西凉大军将他们击败之后,他们会放过小草原吗?
答案是肯定不会,到时候小草原上的这些草地会变成西凉那边的草地,他们只能够去跟鲜卑族争,可是已经失去半数力量的他们,怎么可能是鲜卑族的对手?
所以这一场战争非常重要,一旦他们失败,后果将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了。
西凉王李相出现在这边的消息必须要传回去,要让大单于他们做好准备。
杀!
西凉本部将军手持横刀,披头散发,身上全是鲜红的血液,目光凶狠的瞪着就要举刀向他劈砍而来的羌族士兵。
那羌族士兵看到西凉降临恶狠狠的目光,不知道为何身体僵硬动不了,西凉本部将军随手一挥,温热的鲜血撒在他身上,一颗头颅滚到地面。
后边的士兵都在跟这些羌族勇士们短兵相接,双方之间是啥非常激烈,不过西凉本部士兵占据上,厚重的盔甲有时候会限制他们的行动,甚至加大他们的体力消耗。
可是在现在这样的厮杀战场上,他们盔甲成为了救命物品,羌族勇士的刀兵很难砍刀被盔甲保护的西凉本部士兵。
处于正常最中间,也处于双方交战最为激烈的地方,西凉本部士兵牢牢的保护好自己的阵地,不管来多少羌族勇士都被他们砍死在这边。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中间的方阵没有动摇,可是两侧的军队正在不断地后退,因为他们实在顶不住羌族勇士的进攻。
西凉本部将军看到左右两侧军队不断地后退,她心中虽然很不满,这些非本部士兵的表现,可是左右两侧军队都已经向后撤退,他们要是不跟着撤退的话,就会被敌人包围。
绝对不能让敌人将他与左右两侧的军队分割开,他不是害怕那些人包围住西凉本部军队,他是怕敌人先消灭跟在自己左右两侧的方阵。
一旦左右两侧没有人,那么西凉本部士兵也会面临着被灭的风险,所以他们必须要保护好左右两侧的盟友。
要是西凉本部军队数量再多一点的话,他根本就不需要这样担心,也不需要这样劳心劳力,只要带领手下的这5000人往前杀去。
可惜跟在两侧的都是第八军团以及地方士兵,要是再给他一点第七军团士兵的话,结果都是不一样的。
可惜没有如果!
所以他只能在阵地上跟着两侧,慢慢的向后撤,大军撤退就意味着草原羌族大军往前推进。
羌族大军爷看到正在后退的西凉大军,这是这么多天厮杀以来,他们第一次看到西凉本部士兵撤退,看到西凉本部士兵撤退,他们仿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这个他们继续往前杀,这些西凉本部士兵就会溃败,到时候在这个营地中的各种物资都会归他们所有。
杀!
西凉士兵后退让羌族勇士们士气大涨,所有枪族勇士都在高声大呼,仿佛他们已经获取了胜利一样。
对他们来说,这确实是胜利,因为他们击退了不可一世的西凉本部士兵,这是主战场那边人也没有能够完成的一件事。
但是在这边他们却完成了,这说明他们的力量说明他们的作用,也说明了这一支军队中的西凉本部士兵有点支撑不下去了。
他们在进攻的时候就已经将目标放在左右两侧的方阵方向,因为他们知道猛打这些西凉本部士兵没有什么结果。
所以他们家目标放在西凉本部士兵的左右两侧,在左右两侧的那些士兵也是骁勇善战,可是跟西凉本部士兵比起来,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他们能够击退他们也能够杀溃他们。
就在羌族大军奋勇向前,所有军队部队都尽数要往西凉营地顶上去的时候,他们忘记了他们后背还暴露在另一支军队的刀锋之下。
留守在后边负责防御的那些士兵也都被前线传来的消息给震撼,他们都在往前进,他们已经忘记自己的责任,已经忘记后边。
他们现在只想着跟前边的部队一起杀到西凉营地中去获取那些物资,缴获那些武器装备。
所以他们没有注意到后边传来的轰隆声,当他们听到声音,当他们感受到大地传来的震动时,他们回头一看,不知道什么时候后边已经出现一支黑色的铁骑。
血色的狼头大旗在阳光下那么冰冷,一马当先的李相插入羌族军队中,方天画戟,不断地制造杀戮,反正这些人杀的再多,他也不会有心理负担。
从四面发起进攻的西凉铁骑,轻而易举的就直接轰碎挡在他们面前的羌族骑兵,不断地向敌人更深的内部杀去。
“西凉李相在此,谁能与我一战!”
李相高声大喊,他要让被包围住的士兵知道他来了!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65013/2566253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