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马车急驰在林中小路上,车轮辚辚,划破了深林的寂静。
车是北方常见的榆木制双辕马车,表面上虽平平无奇,并无半点装饰,但轮中的辐条和车厢下的横木上都刻有减震符,能最大限度的缓解道路坎坷所带来的颠簸感。
马则通体枣红、高大健硕,若有明眼人仔细观察,自不难认出这是镇守赵境的河朔军中才能配置的云骥。
这种马以温顺易驯且忍劳耐久而著称于世,大魏律法是明令禁止贩卖的,一向有价无市,这车马配置着实不菲。
此时还是凌晨,夜空中浓云密布,偶有微弱月色星光透过稀疏的树枝,使两旁的树林在浓重的夜色中现出隐约轮廓。
马上的车夫一边辨识方向一边扬鞭催马,月光下是一副三十来岁饱经沧桑的文士面容,颔下三寸青髯,双目如鹰隼锐利,时不时向车后望去,尽管到眼处仍是一片黑暗。
“唉………这清都山就在眼前了,还非得连夜出城,你这也太小心了吧?”
疲倦而不满的声音自车厢中传出,车帘被掀开,一名与车夫年纪相仿,满脸横肉的护卫探出头来,怀中抱着一个襁褓,揉着惺忪睡眼,对着前方正奋力赶车的车夫埋怨道。
“这几日我们故意放慢行程,对方一直紧随在后而不动手,自然是忌惮其他家族势力不敢明目张胆的抢小少主。”
“但这清都山本修行之地,山下正是动手的好地方,我们在城门未开时出城赶路,打的就是个措手不及。”
“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可不想前功尽弃,驾!”
车夫说罢又抽了一下马鞭,似是笃定了自己的想法。
深林寂寥,虽然每行不到一会儿便有一道岔路,周围树林似乎也总是在黑暗中不断重复,车夫却不着急,只是驾驭着马车忽左忽右转变行迹。
“那也不至于这么早吧?那可是五百两黄金啊!真使宜了那守城的了。”
护卫经车外凉风一激,稍微清醒了些,忙裹紧怀中用上好蜀锦织就的襁褓。
听看襁褓中的婴孩发出一阵阵带着梦呓的鼾声,顿时放下心来,轻声道,“话说回来,大魏占有五州,雄据中原,我百里家虽谈不上是富可敌国,却也是天下排得上号的巨富之族,怎么也得把小少主送去三十六洞天中的一处学馆去修行吧?”
“这清都山连个福地都算不上,还远在千里之外的齐境无人照应,家主也不嫌掉价?”
感受到车轮下的道道由黄土变成了石板,车夫知道终于走出了这树林中的迷境。
此行的任务即将完成,略松了口气,随意答道:“私生子嘛,娘亲又没了,自然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与其放在府里被周围人看不顺眼,还不如送的远远儿的眼不见心不烦。这清都山虽无甚名气,但胜在偏僻清静,与世隔绝,当然是安置这孩子的好地方。”
车夫也是十分纳闷,他对道宗的《山海品鉴经》了熟于胸,天下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全无这清都山的名号,只是在附录的“名山拾遗补”里稍有提及,却也不过是寥寥数笔,想来并不是什么修行胜地。
但就是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修行处,却有着这林中迷境保护,实在奇怪。
要知道凡是能形成迷境的地方,莫不是聚集着浓郁的天地灵气,然后经精通阵法者排布阵图,覆盖方圆数里,非一人一时之功,看来这清都山远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
“唉,理倒是这么个理,只是苦了这孩子……”护卫无奈地一叹,借着天边泛起鱼肚白的微光细细端详怀中熟睡孩童的圆润面容,不禁生出无限感慨,看上去极是凶恶的脸上竟也现出了一丝柔情。
“这就是命啊,虽说是私生子,但也总好过我们周人,至少吃穿不愁,久享富贵,也许以后有出息了还能挣出个功名来,哪像我们为奴为婢,难有翻身之机……”车夫的絮絮叨叨如同被人扼住喉咙般陡然顿住,身后的护卫也睁大了双眼,望着树林尽头的奇景。
原本夹在两旁树林之间而显得逼仄的道路豁然开朗,四周绿草如茵,白石板铺就的道路如白缎般笔直地向前延伸开去,到了山脚下,又似化作一道白虹直上山巅。
山并不甚高,但却有如雨后新笋般陡然拔地而起,使人见之有千仞凌云之感。车上两人自然知道这便是此行的目的地――清都山。
“想不到家主为小少主安排的修行处,竟是这等钟神毓秀之地!”车夫勒了勒缰绳放慢了车速,微眯着双眼,陶醉地观赏着不远处被天边晨曦映照着的山峦,感叹道,“天下道宗七十二福地,三十六洞天,地势景致虽各有千秋,但总有一定法度可循。”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65386/2607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