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梦和西门安商量琢磨了很久,这时候城中来了个甲士,说城里有要事要找西门安,秦梦陪着西门安走上了大路,西门安接过士卒手中的毛驴缰绳,回头对秦梦道:“既然是你提出来,你就着手操办吧,今天把章程给描述详细,事不宜迟,说办就办。需要什么尽管给我言语一声,这两个士卒,我给你留下,供你驱使。”西门安向两个士卒交代了一番,这才随着刚才那甲士向繁阳城的方向奔去。
西门安留下的两个士卒很是恭敬,秦梦将他们两人安置好了,自己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重新筹划自己手工摸的伟大商业计划。这个计划心中已经有了大概,但是繁阳周边都有那些城和乡邑自己却是一抹黑,这个还需要樊大同和朱万的帮忙。
秦梦回到院子中,看见樊大同向过来买馍的顾客推销他的樊家罐肠,也就没有打扰他,朱万一个人百无聊赖的扶着大树转圈,秦梦就把朱万搀扶到没人的地方,将自己和西门安商量的宏图大业一点没有隐瞒都说了。
朱万惊的目瞪口呆,不敢置信的看着秦梦道:“小子日后定要比吕不韦富有千倍。秦梦很平静的接受了奉承,心里想这就是毛毛雨了!
秦梦虚心请教了朱万对繁阳周围较大城镇的分布情况,心中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以繁阳为中心方圆一百里有内黄,滑台,戚城,临漳,酸枣城,胙城,汤阴等县邑,繁阳二百里内有濮阳,马陵,邺城,桂陵,朝歌,平阳等城镇,三百里就有邯郸,大梁,定陶,这些超级大都市。
秦梦想了解这千把灾民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家庭情况,受灾程度等等。这个就需西门安提供了。另外秦梦还比较顾虑现在的人会不会远离家乡,有没有后世人下海经商的魄力。另外就是路途上会不会有拦路抢劫,也就是山大王之类的。
朱万的一句,人都快饿死了还有什么不敢干的,就解除了秦梦大部分的顾虑,秦梦也觉的是这个道理。给这些远去的谋生的人,配备一台小石磨,一口锅,一套笼屉基本就解决了一家人的生存问题,更有可能这些人靠此还能发家致富了。
最关键的还是繁阳基地的供应充足,粮食,物料,石磨,这些才是基础。如果这些灾民能有几个富有开拓精神的完全可以去邯郸,大梁这些大城市发展,在自己的帮助下建几座大型的磨面房还是没有问题。秦梦把事情想顺了,更觉此办法可行性极高。秦梦和朱万商量着就把这些计划完成的七七八八。
事到如今,最关键的就是大量的培训蒸馍的熟练工,以及大量赶制小型石磨,编制笼屉和竹筐。秦梦心中主意已定,心情就舒畅起来,招呼院中妇人们抓紧完成明天工作。
到了中午,樊大同的几个后生来了,抓紧砌了几个灶台,又去城中铁匠铺订购回来几口大锅和几十张新笼屉。磨刀不误砍柴工,果然不错,家伙物什准备齐全后出馍率大大增强。这时石磨出面就成了一个短板。
秦梦本想着待会去城里一趟和西门安老先生谈谈自己的成熟的计划。没想到忙完事情的老先生马不停蹄就又过来了。秦梦将心中成竹的想法给西门安说了,老先生对秦梦的高效和面面俱到赞不绝口。
西门安手中拿出一份灾民名册。一共一千二百多人。壮年男子也就五百不到,六百多妇人,一百多老人。里面都是成人却没有孩子。秦梦想到一个可怕的是事情:易子而食。西门安随即补充道,一千五百个孩子没在统计之内。这才打消了秦梦邪恶的想法。
秦梦随即将朱万和樊大同也叫了过来一块商量办法和措施。四人一直商量到深夜,饿了就吃个馍馍喝点凉水。秦梦不忍心西门安这么大年龄喝凉水,就下灶房给老先生做了一碗鸡蛋羹。
西门安很开心的享用,最后直到鸡叫二更,章程才最终定了下来。首先,确定你家庭为单位,亲戚相邻结伙的原则,人多的去大点的县城,人少就去小点的县城,孩子小的去近一点的地方,孩子大的去远一点的县城。如果有人去更远一些的县城,自然鼓励,想去邯郸大梁或者是更远的临淄咸阳这些大城市多发盘缠物资给予帮助。留下鳏寡孤独者,在繁阳从事,竹筐编制,笼屉制造,石磨雕凿,挑选几十号人进行编组进行物资输送。这样算下来,外出者四百户,留下来的也就一百户就好解决了。
第二,召集石匠雕刻小磨,召集铁匠打制锅具,召集巧手妇人编制竹筐笼屉。第三就是秦梦进行蒸馍培训。上面工作完成后就是安排这些人外出下海。提供的粮食是西门安的事情。西门安还是要求要快,这两三千张嘴真是一个可怕的无底洞。西门安负责动员外出灾民,秦梦和朱万负责培训技术,樊大同安排人员准备物资。四人觉得没有什么补充了,就散会了,秦梦安排西门安在屋中休息。
第二天天不亮,西门安就去城门口动员灾民,百姓们听到西门公要给他们谋个生计,又听说是最新的蒸馍技术,这种蒸馍一直是听闻,作为灾民哪有机会一尝美味呢?个个争先,唯恐不让自己出去。
西门安很顺利按照户籍所在地和制定的原则进行了初步筛选,先将适合外出的挑选出来,又将这些外出的人员分成四十五组,每组二十多人。根据每组的情况确定要去的地方。西门安最后确定后,发现安排的地方已经在繁阳三四百里外。邯郸大梁皆都在其中。
西门安将四十五组各挑两人,派到田氏院中向秦梦学习蒸馍技术。另一路樊大同带着西门公的指示,召集城中的铁匠定做了五十个铁锅,集中篾匠定做了五十套笼屉,和若干大小竹筐,最后樊大同带着召集来的五六个石匠来到田氏院子。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65814/2646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