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勉明白了,老天让他变成明末的麒麟楦,是叫他在灾难来临前,做出他的选择。
时间紧迫,不论结局如何,他都必须做决定了。
但他没有更多选择……
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废墟上重建一个汉家帝国。
他不会再感到不安了。
。
这一觉他睡到日上三竿。
醒来感觉头脑清明,填了肚子,他就伏案给北京的老头子写信。
即便李效实是魏忠贤的干儿子,还是有厂卫暗地监视他,故李思勉信中也不能多谈。
李思勉只说对政事有兴趣,故想来北京跟父亲学习,计划一月后出发,因此来信征询父亲意见。
写信罢,李思勉开始了他的头脑风暴:
首先,我必须要有私兵。
先叫篾片们把古往今来的大战史料整理给我。
然后把《孙子兵法》什么的全部找来!若有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就更好……因我缺乏军事知识,至少要先过“纸上谈兵”这一关啊。
但练兵就麻烦了,这条目看着就像造反,只能放到偏远地方上闷声经营。
不然在繁华富庶的南京,多少人盯着李府?我一旦超标僭越,哪怕只是多招几个家丁,也绝对会有人在朝中讥刺。
可李家世代南京人,我老头也只在北京和南京置业,所有田产都在京畿,这叫我到哪去练兵?
看来这个问题只能再议了……
其次,现在气候恶劣,农事艰辛,我想兴农业,做科学,使人民饱腹。
对了!万历、天启的邸报里都有提到徐光启,此人可是大科学家,大农学家啊!他的《农政全书》也是一本巨著!
但徐光启与魏忠贤不和,天启元年就回到上海养病……他离我最近,我却可以去找他!
之后,让篾片把古代先贤的研究也整理起来给我,比方《齐民要术》、《梦溪笔谈》,里面也有许多创造革新。
说来郁闷,农民不读书,信息闭塞,知道《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的,反而是不种地的士人……
实际上,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就有福建商人将番薯从吕宋(菲律宾)引入中国,但只在南部少数种植。
这事徐光启难道不知?为何不在全国大范围种植番薯?就算是古代种,产量不比现代高,但如今小冰河时期,严寒干旱,土地瘠薄,必须要推广番薯才行啊!
另外,不久前海盗郑芝龙协助明廷击败荷兰人,夺回澎湖,虽然荷兰军官受刑,但郑芝龙手中是否留有懂枪炮的荷兰人呢?
不!朝廷不傻,如果俘获技术兵,大明必定拿来自用了!
洋人也不傻,谁会把技术人才往国外送?来到大明的鬼佬,九成九都是传教的。
而洋人士兵恐怕也和大明士兵一样,没什么文化,是社会的底层,不然也不会远渡重洋来卖命了。
这么一想,寻求洋人科技支持恐怕不现实,只能立足现有技术,发展自己的军工科技了。
对了,老头是工部老大,管着匠作,我可以问老头要人啊!
我有钱,有创意,而那些老匠们有实现我创意的手段……妙啊!
当然,逆向工程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比方全世界都知道原子弹的原理,但能造原子弹的就那几个国家。
为了造出更好用的枪炮,过程中必然要迎来无数的失败,但我耗得起,我有钱!
呃……可能我还是要想办法赚钱。老头虽然给我攒了百万两,但真拿来做大事,恐怕也只够打个水漂……
但即便从零开始摸蒸汽机,我也要堆钱上去试一试!
只是安全方面一定要注意些,实验中爆炸死人……绝对麻烦。
不过这个话题恐怕只能和老头面谈了。
然后是……郑芝龙!
郑芝龙是郑成功之父,虽然多年后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反清,但此二人均是汉家少有的海军将才!
说起来,明朝海军是真强!不说郑和时代,宝船天下第一!就说打败荷兰东印度公司海军,也是了不起的战绩了!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7080/1860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