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胜,看着张世杰、陆秀夫、以及杨太后脸懵逼的表情,也觉得,好笑,他想起了自己刚刚看到这些图纸的时候的情况,于是,他一招手:“宋监丞,现在需要你向贵人们讲解这个图纸和道理”
太后正觉得有点儿奇怪,这时候就看着,从一堆工人当中,走出了一个,全身脏兮兮的官员,只见那官员向太后,贵人,匆匆行了礼:“下关将作监,宋敖兴监丞,因为见郑少坚,或已经投敌叛国,或已被俘自杀,只有微臣,主持日常事务。”
陆秀夫说:“国难思良将,患难见忠臣,宋敖兴,你为太后细细讲来。”
宋敖星说:
“微臣遵旨,太后请看,上人把给我们的图纸,叫做蒸馏锅炉。
最靠近地面的,是烧煤块底座,上人说锅炉以圆柱形的为好,不过呢,圆柱形的需要采用新型的翻砂铸造工艺,短时间内咱们是做不成了,就让,铜匠和铁匠,用铁铸铜皮,先做起来,里面,用耐火的红砖,再加上陶泥,做出炉膛。
炉膛分上下两层,上下层之间,用铁条分割开来。
下层用于通气和掏出煤灰。
炉膛的进料口,还做出了一个风门,可以调节火力大小,特别是封火要封的死,换水的时候,这个很重要。
炉膛的上面是锅炉,用紫铜精细打造,分大小两种,小的直径一尺半,大的直径两尺。
这个锅炉设计非常有意思,锅炉的底和顶,中间放了一根,粗的铜管,直径有半尺。
这样的,等煤燃烧的时候,热气能够从炉膛的中心排烟管道上升,经过锅炉中间把热量传给水,同时向上拔烟。
锅炉高四尺,上人告诉我们,如果装满清水,大约是2400斤。
在锅炉顶上,就是烟道的位置上,还往上,又多加了一尺高的烟囱。
上人告诉我们,简单的话可以劈大的毛竹,加在烟囱上面,选个好位置加固。
烟囱总高度如果高到六七尺,那么锅炉里的火不需要人工鼓风,燃烧的飞快。
在锅炉的最下方,特别安排了一个出水的位置,让最好的铜匠,焊接了一根,一尺多长,一寸口径的铜管,厚度半分,平常的时候,用木塞塞住。
锅炉的上方是封住的,但是也有两个出口。
一个出口有六寸左右,还接了一个漏斗,好吧,你倒海水,进入漏斗是第一步。
又做了一个一寸口径的水喉,一旦把水装满,用一个木塞,严严的塞住,不让漏气。
还有一个出气口,口径约量2寸,用于把水气引导出来,引出锅炉外一尺,接上一个口径五寸多的,向下的,铜管子。
从管子的外边,又用铜皮,做了一个一尺见方,高低三尺的水柜。
把这根铜管子,包裹在里面。
上人说这个五寸的管子叫冷凝管,把外面那个铜皮水斗,叫个冷凝器。
五寸多的冷凝管,向下延伸进入冷凝器。
再距离到底约尺半,下面就可以接净水的水桶。
这个冷凝器的水斗,第一下还接了一个一尺多长,口径两寸的托管,也用木塞子塞住。
各位贵人,现在有一部锅炉蒸馏器,此刻,已经有一台,投产调试了。”
边说边走,宋敖心,带着众人,找到了锅炉蒸馏器旁边,这个时候,大家才从实物当中,看懂了图纸上所画的各个部分。
原来,锅炉的使用海水的蒸馏、冷凝的流程,并不复杂。
大体上来说,整体分为两侧,其中左侧是煤块燃烧炉的炉膛、锅炉,右侧是冷静装置。
炉膛里放置了煤块后点火焚烧,热气将通过锅炉的烟道,把热气传递给水体进行加热。
由于锅炉比较高,因此热气经过烟道的过程也比较长,热气能够比较多的向水体转移温度。
另外由于锅炉上部,烟囱的设置,高达6米高的空气温差加速过程,带来了强大的吸风效果,因此使得锅炉里面,不需要人工鼓风,也能有熊熊烈焰。
太后一行人来的时候,锅炉中已经加满了海水,锅炉上的装水漏斗的塞子,已经塞好。
锅炉下边儿的,盐卤释放口的木塞也已经塞好了。
这一台锅炉冷凝器的烟囱,是用一根铁皮卷的,高有一丈有余,加上底下四尺的锅炉,总高就两丈多高。
加装的烟囱被固定在上层的船甲板,炉膛内,黄红色的火焰,被风吹的呼呼作响,而锅炉上面的烟囱,飘着半黑半白的浓烟,直冲而上。
宋敖星问一个小黑猴子一样的男孩:“阿牛啊,冷凝管,出水器都没有啊。”
小黑猴子阿牛,对宋豪新说:“听到呼噜呼噜的响声了,但是水汽还没有出来。”
宋敖兴对太后说:
“太后请看,海水的蒸汽,从锅炉的上面,走右侧的,出水口,转过弯,进入口径五寸左右的冷凝管。
这个冷凝管的外面,就是冷凝水斗里面已经装满了海水,发生凝结,就会变成水,这是上人告诉我们的。
然后,会把冷凝水都里的水,变成变成热水,冷凝口出的,清水越多,冷凝水斗里的海水,就会发热,而且会越来越烫手。
等到了蒸出来的清水出的少了,表示这一锅已经到尾了。
这个时候可以关闭风门,从锅炉底部的卤水出口,拔出木塞,把热的卤水装入卤水桶,放到一边,基本放净以后,卤水出口再塞上。
然后把从冷凝管中的热海水,从锅炉上面的漏斗,装入锅炉中。
这些卤水,让人搅拌,等到开始凝结盐霜后,把里面的剩余卤水,可以再放一个地方,还可以提炼珍贵的材料,不过上人说,我们现在实在没有精力,先把清水和精盐提炼好就很不错了。”
周文英问道:“这个产水的速度有多快”
宋敖兴想了想说:
“这第一台我们还没有完成测试,完全依赖上人的图纸和指点。
上人说,最快的话,每半个时辰或许可以烧600斤煤块,可以烧完这样一锅炉,得水2千2百到3百斤,以及约70斤精盐。
当然这是计算数,上人说水遇到热会膨胀,锅炉装水装入2千斤其实正好。
如果我们把锅炉外边裹上稻草绳子,效率还会高一些,正在找人找些稻草绳子,过一会儿送过来。
正说着话,小黑猴子阿牛说:“宋监丞,出水了,好大的水量,快快,多准备几个水桶来,免得浪费了。”
宋敖兴对小黑猴子阿牛翘了翘大拇指,然后接着说:
“一旦点火,只要水被烧开,就会开始出水,这个启动过程,比较慢,后续就会快多了。
大约一锅六刻钟,我们再算其他出煤、净膛、换工,一个时辰出水2千斤。
即使按照每人每日5斤用水,可以满足4百人。
我们海鳅船级别以上,都可以轻松安装这样一台。
一个统制官坐舰可以向统辖的其他船提供清水,每天12个时辰,可以供应5千人以上。
我军20万将士,只需要40套。
每天需要7千斤煤块,但是可以撤掉原来的过多水桶,原来大海鳅船满装3万斤水,现在可以装3万多斤煤块,一次可以让大海鳅船连续4到5天,足额供应5千将士饮水,怎么算,都是大赢家了。”
周文英算了算,又问:“将作监现在多长时间能把40套都做出来?”
宋敖兴心里想了一下,说:
“材料呢,现在算是不缺,毕竟这些东西,现在不怎么用,而且原来人缺了水,谁也做不了铜铁活儿。
但是我们人手不够,只有四十多个熟练铜铁匠;毕竟将作监土木工程量是最大的,所以,土木工程大匠有近百人,还有辅工人数也不够,运输也需要辅工。
还有,安装这种大型神釜,搬移很不方便,最好在要装的船上直接制作安装。”
周文英说:“你有什么建议或者要求,只管讲来。”
宋敖兴奇怪地看看周文英:
“将作监一向难入各位大人的法眼,匠人们待遇低,养自己尚且困难,养子女更是难上加难。
如今将作监人事十不存一,下官就是有什么建议,有哪里敢有要求呢?
实不相瞒,若不是上人所赐图纸和讲解,精妙缥缈,而且本身做神釜就是出清水的,您觉得,今日会有多少人能够站在这里呢,您看看我们这些匠人”
周文英举头向四面看去,所有的匠人,都用竹杯装了清水,在旁边欢快地吹着气喝着水,眉开眼笑,更有许多妇孺夹杂其间。
杨太后这时候开口说:“宋监丞,国朝有许多不敏之处,慢待了功臣良将,以致于今日之败,哀家给大家赔不是。”
宋敖兴可不敢让太后行礼,连忙跪下道:
“刚才嬷嬷传了上人的话,这些话原本也不是下官敢随便说的,只是上人说,我能够把现在将作监若干弊端跟太后重臣当面说清楚的话,若是太后没有一怒,上人就给我们再有一个好处,若是太后能给大家一个回礼道歉,上人就再大大给我们一个好处。”
说话之间,珍娘和慧娘就走上来,对太后福了一福,又对其他人侧了侧身,珍娘轻声漫语地说:
“太后,各位贵人,小可珍娘,方才奉刘柳都掌治侍奉上人,故而留守传话。
上人说,第一个好处,是宋监丞可以把右边的冷凝器长宽放到与锅炉大小相仿,则取水更快,更节省燃煤;
上人说,第二个好处,是提醒宋监丞说,此物可以放在最下层甲板处,上面的铁烟囱,可以穿过将台舱室,增设烟道这样可以得到三层各有一个舱室可以得暖,第一层下舱可以甚至可以搭出厨房的灶间;
第三样好处,上人说现在给不了,因为咱们现在的将作监没有经过训练,是接不下的。
不过因为太后能够罪己,故而给另一个好处,那就是让连锁解缆,将大船逐一开来,接上材料,和匠人,回到原位继续安装,但是就不连锁了。”
慧娘接着说:
“小可慧娘,上人身体受创过重,还没有恢复,心神俱疲,刚刚才又歇下了。
所以命珍娘、慧娘出来,请太后等各位贵人,先看看煮海治水的器物,想办法了了第一桩忧烦。”
杨太后一听,心中且喜且忧,喜的是,上人是真有神通一样,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一个天大的烦恼,忧的是,苏正卿说过,能够醒过来就很不错了,至于是否能够活下去,那是要看运气,看机缘的。
如果,如果林上人,流星一闪,消失在人间了,那,那五十万伪元大军,仍然在虎视眈眈呀。
正在思虑之间,陆丞相何等机敏,接口道:
“珍娘、慧娘,既然刘柳都掌治奉了太后的口谕,让你等侍奉上人,你们就安心侍奉,既是为国尽忠,也是为上人效力。
只是不巧,太后仪仗出船,探访上人洞府,本是一桩美事。而且太后已经命人去背皇上,一会过来。
但是现在上人魂魄离宫重新归位,大伤元气神魂,若是打扰了上人清修,也失了本意。
故而,老夫有一个不情之请。”
慧娘答道:“大人所欲,若非胡掳乎?”
陆秀夫一听,惊讶道:“上人难道特意嘱咐你们问到这句?”
珍娘笑道:“上人心若赤子,柔情缱绻,悲天悯人,故而所以有嘱咐,只说是上人所在一日,必然不让汉家绝祀”
慧娘接着答道:
“方才,上人说,还有三件空中取水神器,一件是夜塔水妖,另一件是谭海风轮,第三件是水晶凝露。
这三件都是不用花费燃料、人力的,只不过,现在战事太紧,上人心力憔悴。故而今后有机会再说”
宋敖兴惊讶道:“居然还有三种,人力还有穷尽吗?”
张世杰慨然而叹:“真乃神人也。珍娘、慧娘,上人可有提说,嗯,如何破敌?”
慧娘说:“自然是有的。”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7134/186997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