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近黄昏,苏宅前厅。</P>
苏良看向面色严肃的欧阳修以及面色更加严肃的孙复,哭笑不得。</P>
一个是大儒,一个是文宗,该如何选?</P>
这还真是个幸福的烦恼。</P>
苏良已与唐泽和唐宛眉沟通过,二人表示明年年初入学确实有些早,但若是对苏子慕的未来有好处,他们也能接受。</P>
压力一下子来到苏良的身上。</P>
让苏子慕做决定是不可能的,一个不到四岁的孩子能懂些什么。</P>
苏良也问过苏子慕要不要去读书。</P>
苏子慕的小脑袋摇的就像拨浪鼓一样,他喜动而不喜静,最讨厌的地方就是苏良的书房。</P>
唐泽教他背诗,他都是唱着跑着背的。</P>
这个年龄的孩子。</P>
没有一个愿意坐在桌前摇头晃脑,囫囵吞枣地去读一些圣贤书。</P>
欧阳修率先道:“景明,你不用担心得罪我二人,我们已将各自的启蒙规划都告知了你,作为子慕的父亲,你觉得谁能对子慕更好,伱就选谁,我们都能接受。”</P>
“对,你已知我二人的教学方式,你选吧!”孙复也说道。</P>
这二人都是真心为苏子慕好。</P>
一个想将苏子慕培养成大宋未来的宰相,一个想将苏子慕培养成另外一个苏景明。</P>
苏良犹豫了片刻后,朝着二人分别拱手,然后面色认真地说道:“明年,我准备将子慕送到百家学院启蒙,待其七八岁,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他对二位进行选择吧!”</P>
“送到百家学院启蒙?景明……你…………是不是疯了?”孙复满脸不理解。</P>
在孙复眼里,百家学院乃是三教九流佼佼者的聚集地。</P>
那里的人,只能称为手艺人,甚至还有一部分不认识字。</P>
即使是名满天下的柳永。</P>
在孙复眼里也是一个失败者。</P>
科举失败,为官失败,搞学问失败,写文章诗词亦是失败!</P>
好男儿,应站在朝堂证明自己,而不是去鼓捣那些偏门的技艺。</P>
欧阳修也面带疑惑地看向苏良。</P>
不知苏良为何要将苏子慕送到百家学院这个大染缸里去启蒙。</P>
苏良笑着道:“二位,不是苏景明的儿子就一定要成为小苏景明或宰相,子慕这个年龄,正是天真浪漫之时,当下,他视学斋如牢笼,我也不想让他变得少年老成。”</P>
“这个年龄,正是好奇之时,他应该了解一下世间万物、行行业业,去观雨后青竹拔节,看陌上柳绽花开,瞧一瞧麦子是如何发芽的,一根木头如何变成一把椅子,一块铁矿如何锻造成一把大刀……”</P>
“当下,这些都比读书重要。上个月,我带他去过百家学院,他足足疯跑了一个下午,甚是开心。待他七八岁,再开始读书也不晚。诸位要知,苏老泉二十五岁始知读书。”</P>
“以后,吾儿可以去考个状元,可以去馆阁修史,可以去做一名台谏官,也可以去做一名木匠或成为一名商人……”</P>
“但前提是,我希望他成为苏子慕,而不是成为其他人。现在就将他放在一条能看到十年、二十年后前途的大路上,太早了,他的人生会无趣的!”</P>
“如果,他在百家学院没待多久就烦了,我便将他带回来,让他感知更多新鲜的事情!去爬山,去游水,去打猎,去骑马……”</P>
“我相信,他在感知过这些后,再读书,一定会与别家的孩子不一样。当然,他若喜欢读书,那就让他再做选择,到时可能就要再次麻烦二位了!”</P>
……</P>
欧阳修与孙复听完苏良这一番话,思考一番后,相视一眼,突然齐齐朝向苏良拱手。</P>
“景明,今日你为老夫上了一课,老夫受教了,是老夫过于教条了!”孙复道。</P>
欧阳修也感叹道:“有道理。人生那么长,无须那么赶,莫重于终,而轻于途,不负己心,方得始终。景明,没想到你年纪轻轻,竟有此等觉悟。”</P>
欧阳修与孙复二人如同顿悟了一般,他们感知到的道理比苏良讲说的还要多。</P>
二人心情激动,似乎是有了创作欲望。</P>
苏良留二人吃饭都留不住,二人嘴里念念叨叨,快步离开了苏宅。</P>
……</P>
腊月二十六日,午后。</P>
冬阳灿烂,照耀在变法司议事厅内。</P>
赵祯端坐于上方。</P>
范仲淹、王尧臣、富弼、曾公亮、梁适、苏良、王安石、司马光八人分坐两侧。</P>
此刻,每个人的面前都放着一册文书。</P>
此文书名为:全宋变法两载纪要。</P>
这是一份成果簿,甚至可以称为在座之人的功劳册。</P>
两年来。</P>
自抑田亩兼并法颁行后。</P>
后续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能已经趋于成熟。</P>
国库与百姓的收入都增加了许多。</P>
各地州府的偷盗抢掠之事也都大范围减少。</P>
而官员百日考成策更是有效地提高了大宋官吏处理政事的效率。</P>
今年上半年施行的裁兵法、将兵法、军器监法等也使得大宋禁军的军容军纪提高了一个层次,战斗力明显提升。</P>
变法也走过弯路,比如夭折的保甲法和保马法;也有过惊喜,比如当下训练出来的五百重骑兵。</P>
总体而言。</P>
众人对这两年的变法成果都非常满意,大宋的国力正在蒸蒸日上,越来越强盛。</P>
赵祯放下《全宋变法两载纪要》文书,笑着道:“这两年,诸卿辛苦了!”</P>
“自全宋变法以来,我们先以诸项富国富民之策,使得国库充实,底层百姓安居乐业,而后又以强兵之法,使得士兵们逐渐恢复元气,虽道阻且长,还需要更多时间去沉淀,但这两年来,变法的成果是肉眼可见的……”</P>
赵祯总结过这两年的情况后,看向前方,笑着问道:“众卿以为,明年变法的重点应该是什么?”</P>
“臣以为,应重军事,扩充西北、河北军备,为开拓西北,收复燕云做准备……”</P>
“臣以为,应重科举文事,各个地方州县,仍需继续扩建州学、县学、书馆等……”</P>
“臣以为,水利为重,大河依然肆虐,年初须继续修缮大河堤坝,另其他水系也应扩展……”</P>
“臣以为,农事为重,应该组建各地厢军,以垦荒为主,修桥修路为辅,解决百姓生存出现的各种问题……”</P>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71479/2721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