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刘循觉得郑度出谋献策的时候“心狠手辣”,可以称得上“益州的毒士”,但是平时郑度总是眯着眼睛,满脸带笑,像个欢快的小老头。可这董和的一举一动,都带着刚硬的倔脾气,好像严肃已经完全融进了他的骨髓血液当中。
不过刘循还是欣赏他耿直的个性。
从董和的身上,他想到了魏征的“三镜之论”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如果身边都是乖乖听话的人,那只能让君主愈发专断跋扈,养成“朕即是天”的狂妄秉性,凡事独断专行,于国于民都不是好事。
刘循笑道:“郑公!让先生详细说一说,这大赦究竟为何对百姓无益?”
郑度嘿嘿的对董和说:“主公不跟你计较,你运气可真好。”
董和并不领情,瞪了郑度一眼,“我据实直言,并无私心,全为公义。”
董和表情认真的对刘循说:“主公刚刚接任不久,有所不知,益州的百姓民风淳朴,少有违法犯罪之人,那官府里关押的多是富家豪门的子弟或者下属。本来这些人就仗着家中的权势,目无法纪,在下面胡作非为。先主仁慈,几乎年年大赦,如此一来,受益的全是这些豪门权贵,久而久之,他们日益骄纵,行事愈发张狂。大赦给了豪门权贵以可乘之机,反正进了牢房,即便是杀头的重罪,大赦后他们依然能安然无恙的重归自由身,行事就无所顾忌。各地的百姓深受其害,无不怨恨,我曾多次跟先主提及此事,可先主并没有采纳。”
“竟然是这样?”刘循深感震惊。
本以为大赦,大家都会受益,可他没想到,这竟然成了豪门权贵的“护身符”。
事关重大,刘循不敢怠慢,马上把王文叫到跟前,叮嘱道:“你立刻派人去附近的城县走访一下,记住,不得泄露身份,要悄无声息的调查。”
“喏!”王文知道轻重,急忙下去安排。
见刘循如此重视,董和欣慰的点点头。
这几日,董和、赵云、庞统都留在了涪城,帮着安置百姓,见刘循亲自指挥,把百姓安置的非常妥当,大家都发自内心的敬服。
甚至有几次,赶上饭点,刘循直接就在老百姓家里吃饭。
有一次,路过一户桑农的家,时候正当晌午,刘循想也不想,便直接上前敲门。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7173/187950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