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汉民的故事快要结束了,接下来主角要转战登州了,干脆将这一章一并奉上。)
金不换,一个三十五岁的辽东汉子,妥妥的汉民。
在龟城西北大山的最深处,金不换躺在窝棚的地面上,万念俱灰。
他身边还躺着跟着他一起来到朝鲜的妻子、一双儿女。
他已经没有力气去探一探已经半晌没有声息的大女儿是否还活着,也没有力气去跟十三岁就嫁给自己的妻子在这个世上道别,就算还有力气他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来世再做一家人?还是算了吧,来世你还是嫁给有钱有势的人家吧。
转念一想这样也不对。
在辽东,特别是老奴视为第二根基的抚顺,富裕人家的下场还惨过穷苦人家,在老奴死前的那一年,金不换便亲眼目睹了自己屯里最大的地主,家里以前有举人的王家被建奴祸害的下场。
家里年老的男女全部被杀死,青壮男丁被发配给披甲人为奴,可怜王家十五岁的小儿子,本来被认为是抚顺最聪明的秀才,中举易如反掌的他却被送到刚刚收服的野人女真披甲人家里当牧奴。
年轻女人的下场就更惨了,稍微好看一些的被建州旗丁抢走了,差一些也纷纷发配到披甲人家里,剩余的全部拉到抚顺西城门口发卖。
穷苦人家稍好一些,不过也好不到哪里去,年老的照样被杀,说是“没什么粮食还活着作甚?”,有窝藏毛文龙伤兵嫌疑的全家被杀,甚至全屯被杀,不过侥幸活下来的至少一家人还是全须全尾的。
原本还有老父亲和最小的儿子,穿越长白山时小儿子被老虎叼走了,抵达鸭绿江边时老父亲又被突然到来的寒冷天气冻死了。
幸亏遇到了巡逻的东江镇士兵,将他们一家几口接到了朝鲜。
头一年还好,在山上种下来的庄稼勉强够一家人吃一年,不过就算到了朝鲜,这日子也不是由自己说了算,东江镇的老爷毫不客气地拿走一半。
一半就一半吧,总比建奴不给活路好一些,这山上还有野菜、木耳、野蘑,运气好的话还能打到野猪。
第一年就这样熬过去了,从第二年开始一连串的噩耗便出现在这片山地。
先是建奴大举进攻朝鲜,虽然建奴对山上的“苦哈哈”不感兴趣,不过散兵游勇的到来还是让山寨饱受苦难,他这深山处倒还好,听说靠近龟城地带的农户不是被杀,便是被掳走了。
幸好来了一位领头的,原东江镇的将军,在他的率领下,部分青壮组织起来了,闲暇也拿着木棒进行一些操练,幸亏有这些操练,在头一年大旱发生,平地上朝鲜人准备进山劫掠时被挡在前寨外面。
接下来的时间时好时坏,一家人勉强活着。
不过到了今年又是大旱,加上罕见的大雪,山里的人又陷入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境。
种下的种子刚刚钻出新芽便全部旱死了,山上的野兽、野蘑、木耳等物在这几年汉民的疯狂夺取下几乎不见了踪影。
金不换好不容易筹备的食物在五天前便全部断绝了,由于吃水还要到山下去背,最后他们连下山背水的力气也没有了。
“早知如此,一早跟着他们去南边就好了”
金不换残存的意识突然活跃起来,第一个冒出来的竟然是这个念头。
不过兴许是回光返照,金不换接下来立即感到一阵晕眩,接着便不知人事了。
……
等他醒来时,发现有人正在给他喂东西吃。
他抽了一下鼻子,那是米粥的香味,他已经五六年没有闻到了。
扶着他的是一位长相不俗的年轻人,看样子应该是汉家的儿郎,穿着一身大明武将的官服,原来还是一位大官!
金不换吓坏了,挣扎着准备爬起来磕头。
那人按住了了他,露出一脸笑容,在残存的意识里,历经风霜的金不换陡然觉得这个笑容几乎没有一丝邪念在里面,是那样的纯净,那样的温暖。
“幸亏我们来得早,你们这里是最后,也是最深的一处山寨,原本想给你们喂一些黑面饼子,没想到你们竟然连吃东西的力气都没了,这不,只好熬粥给你们吃”
一大碗米粥喝完之后,原本浑身笼罩重重灰暗里的金不换陡然焕发出了光彩。
再看周围,自己的妻子、儿女一个个又活过来了!
……
金不换花了三天时间走出了大山,来到龟城大宁江岸边时,只见那里有一大片船只正候着。
岸边已经密密匝匝布满了像他这样的人家。
在候船的时候,全家人一天每人有一个黑面饼子,上了大船,由于金不换报名参加划桨,每天又多了两个饼子。
船队驶入大海时,一阵猛烈的风浪让船上的人胆战心惊,不过金不换却不以为意。
“本来是要死的人,这点波折算什么?”
船只都是朝鲜人的大船,每艘船只能装载三百余人,金不换见到除了自己这些申请加入划桨的队伍,主要的水手、桨手竟然都是朝鲜人,不过他们都对一些戴着蒙古大帽的汉军点头哈腰的。
三百艘大船,几乎将曲承恩将军麾下的两万多户人家全部搬走了。
“奴儿干都司”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8036/203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