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
一大阵悠长的铜号声从皇太极的大营里传出来了。
在正面攻打尼堪大营、被誉为汉军旗两黄旗最勇猛的张大猷不禁长舒了一口气。
三日了,他汉军正黄旗五千人已经在尼堪大营面前损失了上千人!
这还是在使用了大量的、比以往更加厚实耐用、包了铁皮的盾车才只有这些损失,若是纯粹用士兵的血肉之躯来进攻,恐怕三日下来有一半人马都会死在奔向尼堪大营的途中。
厚达两寸,正面包了铁皮、钉了铁钉的盾车宽约六尺、高约五尺,尼堪大营南侧长约一百多丈,每次可以推上五十辆盾车,每辆盾车后面可以隐藏二十到三十人,这便是一千到一千五百人。
当然了,为了试探大营里敌军的火力,张大猷不可能一次性就推上如此多的盾车,而是每次二十辆盾车,每辆盾车后面藏二十五人,这便是五百人。
张大猷的乌真超哈营也有红夷大炮,可惜射程依旧不如瀚海军的尼布楚青铜炮,大清国的“镇国之宝”万斤火炮速度太慢,尚没有运抵,跟随大军一起过来的、用四匹马拉着的那些严格按照葡萄牙澳门卜加劳铸炮厂、用泥模铸炮法铸造出来的大炮目前还不是用砂模法铸造出来的青铜加农炮的对手。
就算皇太极引以为傲的万斤大炮运抵了,其射程也只与青铜炮相当。
其实尼堪大营里的十二斤青铜加农炮还没有发威,三百斤的短管炮喷射出去的四斤重的弹丸就能将盾车击破、击倒,青铜炮在前三日也就是捡漏放了几炮而已。
就算盾车抵近大营的寨墙——两侧打下的直径十公分、高约六尺的木桩、中间是三排总计宽约四尺的沙袋,木桩外面还抹了一层水泥的寨墙上面修建得类似于城墙,一个个高度不同的“女墙”上面放置了不同的火器。
放置青铜加农炮的墙口离地面只有两尺,三百斤的短管炮三尺,迅雷铳、火铳四尺,密密匝匝密布墙口,绝大多数清兵尚没有靠近矮墙便被咆哮的散弹、铅弹击倒在地。
不过,像这样的大量、高密度火器的使用,对弹药的消耗是刚刚从大山上下来没有几年的满清贵族所不可理解的,也不是他们那可怜的弹药生产力所能理解的。
由于火药的保管期限有限,大夏国在赤塔、阳都、海参崴、叶尼塞、九原五地都设置有火药制造作坊,而火药最主要的原料——硝粉还是主要在有原料的赤塔、阳都制作(赤塔是利用硝湖,阳都则是利用海拉尔盆地的硝矿),其它三地主要是加工而已。
自从瀛洲开始利用鸟粪来制作硝粉以后,这火药的产量更是上了一个台阶。
至于炮弹、铅弹,对于如今的大夏国来说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了。
饶是如此,他们也不可能一次性携带太多的弹药,这一次尼堪亲自南下,火炮的弹药只配备了十日份,火铳的弹药倒是配了一个月的。
这十日份的意思是,中间除了冷却、歇炮,完全不停顿地连续发射来计算的,其实一般到了晚上,双方都会停下来歇息,这样的话,火炮的弹药可以消耗二十日,而火铳则是两个月。
除此之外,尚有十日份的木柄震天雷。
在尼堪的计算中,在自己这样高出不光是满清,还是世界上任何一家对手一个、甚至几个级别火力强度的打击下,若是二十日还未能分出胜负的话,自己不如一头撞死算了。
敌人可能的反应都被他提前预想到了,大量的盾车、大量的士兵,包括卑鄙地使用民夫的情形他都想到了。
三日过后,彼等民夫倒是没有使用,或许是皇太极本人也考虑到了如此庞大的军队对于后勤辎重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只能速战速决,何况这次他北上时几乎将辽东的精锐抽调一空,就不能像历史上他们围攻锦州城、大凌河城那样拖上个一年半载了——辽东腹地已经空了。
三日下来,正面进攻的张大猷营损失千人左右,东西东侧进攻的佟图赖、李率泰略少一些,那里的寨墙宽度、火炮密度都远小于正面,两家都损失了五六百人。
第四日,满洲人的卑鄙手段终于用上了。
大量的夫子、掺杂着少量正规军的进攻又开始了!
其实,也不能怪满清卑鄙,他们目前在本质上还是一个奴隶制军事政权,那些阿哈奴才在旗人眼里根本算不得人。
而在中原,李自成、张献忠其实也相差仿佛,他们在对付官军时也往往将部队分为五个部分,最外围的部分便是裹挟而来的流民老弱,接下来则是流民中的青壮,第三层才是轻步兵,第四层是重步兵,第五层才是骑兵。
而骑兵又分成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轮番出击,不断消耗敌人,号称三堵墙是也。
直到大明灭亡前一年李自成与孙传庭最后一次大战时,彼等采取的还是这个策略,直到1644年,其俘获了大量的战马、甲胄、武器才放弃了将流民作为消耗品的战术。
故此,在这一点上,大哥不用说二哥。
就算你是夫子,皇太极这一次也就带了一万人,也不能随意消耗,故此,还是有大量的盾车推上来了。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8036/2038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