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那时候张士诚早已败亡十多年了,那施耐庵和罗贯中师徒两个,宁可在乡野着述闲杂之书,做了虽然当时受到了封禁,但是后来风行天下的《水浒传》与《三国演义》。
今朝太祖之所以数次邀请两人做官,是因为这两人虽然辅佐张士诚,更是贵为张士诚的军师,但是,最终张士诚败亡了。
虽然两人的军事才能不如今朝太祖的一众谋士,但是,当年张士诚所属的吴地,在他们这些文臣的辅佐下,可是富足的很啊!
甚至,当年天下所有的反元势力之中,张士诚都是最富有的!
当时有一句话叫做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
朱元璋可是看中了两人的治国才能的!当初的大明百废待兴,正是他们一展所长的时候。
可是施耐庵宁可将自己写成了最无用的军师——吴用,都不愿加入大明朝堂。
这就是距离此时最近的臣择君了!
所谓三纲五常,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
此时可不是被两百五十年的文字狱黑暗统治,修改史册的后世,这时候虽然朱熹等人一只鼓吹着新儒家运动,但是,需要了解的一件事就是,封建时代的慢节奏,使得就算是官府想要在民间推行什么,都很是缓慢的,更别说一个儒家学说了!
是以,这时候的三纲五常可不是什么君是臣纲、父是子纲、夫是妻纲的变态玩意!
要知道就连缠脚这个东西,此时都还不是主流呢!
甚至缠脚的法子都还是不一样呢!
这时候的缠足可是用布条将脚的两边缠住,不使的出现一种鸭子脚那样的大脚片子,也就是说让脚的形状更加的苗条而已。
实际上在十七世纪,也就是目前所处的年代,缠足是有南方北方之分的,南方的缠足脚趾是直的,依旧是瘦足的做法。
但是,在北方已经渐渐出现了曲折脚趾的做法,这种法子在目前已经出土的坟墓里面,大略是以1600年为转折点,之前的时候,是极少有发掘出这样的墓穴的,在十七世纪的初期,才开始出现。
由陕西考古学院杨立平带领的考古队,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杨官寨遗址,从事考古发掘工作。他们原本对埋在那里的新石器时代村落感兴趣,但却意外地发现打开了一个年代更晚的明朝(1368-1644)的墓地。
这个墓地是一个大家族的家族墓葬区域,出土了八位女性的尸骸,这8位大户女性中,有4位出现了双脚缠足的症状。
研究人员注意到,这些女性的跖骨(足弓上的长骨)和仅存的脚趾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与后来所知的为数不多的足部骨骼病例相比,在杨关寨发现的骨骼在脚跟周围有跗骨,虽然它们的尺寸略有缩小,但变化并不明显。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8370/2109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