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明朝一代男女大防已经是盛行了,但是还没有到了清朝时候的那种变态的地步,这一点在明代的小说演绎里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是以,这时候虽然是没有唐宋的那种奔放,但是因为距离前朝太近,加上没有统治阶层的推波助澜,是以这时候的女子,还是能够能自由活动的。
实际上两朝女子地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绣楼。
绣楼这一建筑结构,存留最多的就是山西晋商修筑,与安徽明清古建筑群。
实际上这两个地方的绣楼,从格局上是有着本质的区分的,安徽明代绣楼素有跑马楼的说法,甚至朝外开有窗口,而时间越久的绣楼,朝外开放的程度也就越大,甚至还有供人通行的走廊。
山西绣楼建于明末直至清末时期,这个地方的绣楼就变成了狭窄的建筑了,窗户则是朝着内部天井所开,并且绣楼朝后推移,使得在绣楼的视野只能凝聚在狭小的天井里面,甚至绣楼上还出现了楼梯口的盖板锁止结构。
明朝时期的小姐素来是十三盘头蓄长发,十四上楼待闺阁。
而清朝时期的大家闺秀则就是变成了清初的十二蓄发,十三上楼,二十若是还不能出嫁,一辈子都将在狭窄的绣楼里渡过一生了。
甚至这个上绣楼的年龄,随着清朝统治时间的增长而变得更加的年轻,我外祖母的母亲,九岁就上了绣楼,外祖母十岁要上绣楼的时候,被他的叔父阻止了,他家当年是大儒,她叔父据说是全省最早的蒸汽机船队的东家,是支持汉口的金主之一,也是老牌会员。
而在新中国之前,国人使用的都是虚岁!
陈奇瑜在外做官,眼界自然是没有拘泥与山西一地,加上当年大哥大嫂对他恩重如山,是以面对长嫂留下的唯一的女儿,陈奇瑜自然是不愿意让他遭受那一份只有丫鬟一人说话的罪的。
是以,陈奇瑜直接将陈芙蓉带在了身边,并且没有拘束了他的行踪。
对于陈奇瑜来说,自己可是贵为一高官官(明朝天下只有十三省以及西部高原、新疆、辽东三个羁糜属地,当然早期还要加上安南)。
他的侄女自然是不乏追求之人,是以,陈奇瑜无视了家族的压力,将陈芙蓉带到了南阳随他上任。
实际上在晚明的历史之中,陈奇瑜是一个绕不过的人,这人是当之无愧的大才,又忠义无双,最后在看到南明已经是无望的时候,而天下早已剃发易服,他披头散发穿着崇祯赐下的蟒袍玉带,头上戴着进贤冠,大摇大摆的出现在保德州大街之上,径自来到知州衙门找知州贺飞熊。
贺飞熊是汉官,对前明内心还有些感情。没有马上拘捕陈奇瑜,劝他如今已是大清天下,万不可如此招摇,自取大祸,苦苦哀求其早早回家为妙。陈奇瑜执意不肯,贺飞熊怕受牵连,写奏本请示朝廷,清廷马上将陈奇瑜杀害,两名姬妾不愿独生,随同丧命。
也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盘恒在陈奇瑜脑海的只有当初故意放纵流民军,以求对手的那种高手寂寞的悔恨吧!
正因为这样,他才是采用了披头散发这样的一个罪囚的打扮,而衣着大明蟒袍玉带头戴金线冠,则是心中对于大明的眷恋……
扯远了。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8370/210978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