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意你的推测。但即使草食系动物也不能掉以轻心——就算它们本身不能构成威胁,如果引来了食物链上游的捕食者,麻烦可就大了。安氏兽就是现成的例子。”
放下抬起的左手,肖阳的眼神依然锐利而严肃:“我想我需要收回刚刚的打洞论,似乎有点太过儿戏了。从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这个场景如果没有‘轻薄的假象’,通过的概率几乎为0。”
继续往东北方向走,除了最开始遭遇的安氏兽群和途中偶遇的草食系长颈哺乳动物家庭组,他们一行人还遇到过三次过路的未知生物和一次大型的陆地版鲸落。
一只死亡的英卓克兽(拉丁文名paraceratherium transouralicum,也称为长颈犀行兽,在2500万年前的渐新世,重达15吨的它们是在恐龙之后,出现的体形最大的食草动物)尸体正在被五种以上的肉食性动物啃食。
这些荒原上的捕食者们彼此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食物链关系,但是在大自然的馈赠面前,它们暂时放下了恩怨,一起尽情地享受着不用花力气的超级饕餮盛宴。
一路走来,虽然整体的大环境仍旧晦暗无光,但是一行人已经感觉到了周围的地貌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空气中的湿度持续增高,脚下的地面也从松软干燥的质感逐渐变得泥泞黏湿,往往一脚踩下去,要深陷淤泥15-20cm才能再拔出来走下一步。地面的野草愈发茂盛,有些已经长到众人大腿高度的位置。
与此同时,周边的体感温度却出乎意料地降低着,虽然他们一行人的身体素质和装备都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但是荒野区域体感温度5-10摄氏度,热带湿地区的体感温度至少也应该在20摄氏度以上吧?
那么实际上呢?
当前的体感温度,可能已经低于零下10摄氏度!
在这股寒意的支配下,地面的淤泥变得越发黏韧,团队的前进速度也受到了影响,几乎每个人都觉得步履维艰。
“诅咒这些该死的淤泥吧!我的磁力鞋已经彻底玩完了!”
威廉终于坚持不住停了下来,喘着粗气,暴躁地抱怨着:“肌肉男!到底还要走多久啊?”
“按照当时回声的间隔来推算,总的直线距离大约在20公里左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其中的二分之一,所以应该还剩不到10公里的直线距离吧。”
肖阳的L芯一直维持着高效率的运转,时间,空间,温度,湿度,每个环境变量都在时刻变化,所以他也不断地实时更新着各项参数的即时数据并估算出目标跟现实间的差距。
“顺便提一下。我认为温度的变化可能是剧情的关键因素。”
“现在体感温度过了冰点且下降迅速,这意味着这片热带湿地即将变成僵硬的冻土!我猜测这应该算是一项利好。”
“如果没有这个异常变数出现,可能我们要准备绕路了——湿地的淤泥层越来越深,可能前方没多远就要进入到热带沼泽区了,以我们目前的装备和能力,恐怕没办法实现直线穿越一个深度和危险性未知的热带沼泽。”
“肖兄弟,本来我不该在这个时候提出质疑的。”
闫雄的体力在几个人中名列前茅,但是刚刚一路消耗下来,他也有一点点呼吸急促:“我相信你对于东北方向有山丘或高层建筑物的判断,但是你怎么确定那里一定就有主线剧情呢?”
“呵呵。难为你带着这么大的疑问走了一半的路程。”
场景进行到一大半,肖阳算是挺了解闫雄的性格了,所以他也就放弃调侃和兜圈子的念头,很直接地做出了回应:“首先,虽然我说的可能是有山丘或高层建筑物,但就实际而言,大概率是人类文明的高层建筑。”
“因为就我所知,第九研究所的所有地下工事都是后来的星球大战时期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在2361年,人类殖民格利泽581G的时长还不足一个世纪,我不觉得以当时的科技水准和人力物力会做出在永久冻土上开凿大型地下工事的决定。”
“其次,排除掉大型地下工事存在的可能性后,哪里有文明建筑,哪里就有最大概率的可能性触发主线剧情。这个推论,相信你不会反对吧?”
“最后我再提一个小细节。按照我以往的迷宫玩法,我会后去最有可能触发主线剧情的地方,而先前往一些场景边缘区域扫荡支线和物资装备。”
“但是迅速下降的体感温度似乎带来一些‘毒圈效应’,让我有一种时间耗的越久,通关难度越大的不祥预感。所以我现在只剩下一个建议,克服一切困难,以最快地速度前往东北方向的文明建筑群。”
“好!”
“嗨依!”
“哼!”
肖阳有理有据地解释给了众人很大精神支撑,闫雄和浅井雪自此心中再无疑问,非常爽快地表示了认同,而威廉虽然心中有刺儿,但是在大局面前,他也只能暂时收起心中的小不满,专注在当前的目标达成上。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8939/224133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