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精心缝制的“棉靴”让张保在同僚中的人缘又好上了几分,他决定要选一样好东西当做谢礼。年下底下的小吏送来了几样新鲜玩意,其中有一种带有香气的蜡烛,一共四支,分别是红蓝绿黄四种颜色的。这种蜡烛从秋天起就在京城里流行,只是价格不菲,只有富裕人家才用得起,相比起普通的蜡烛,不过是多了点色彩与香气罢了,偏偏就深受大户人家女眷的欢迎。奉天城也是才开始卖不久,光是给几家王府就供不应求了,也不知那小吏是怎么弄到的。张保就把这种贵重又不实用的东西拿来送给女儿,又不花钱,又能讨她欢心,就当是借花献佛了。
淑宁对这份礼挺喜欢,它让她想起了现代社会里的香熏蜡烛,虽然没有那种功效,看着开心也是好的。
夜晚时分,她在房中点燃一根绿色的蜡烛,整个房间都散发着一种淡淡的花香,映着一圈浅绿色的光芒,如梦似幻。她叹息一声,躺在床上静静地欣赏。
春杏撑着下巴,坐在桌前,也在双眼迷离地望着那片烛光,喃喃低语:“真漂亮。小时候过上元节,我爹买不起灯笼,就做了穷棒子灯,把蜡烛放进去,风怎么吹都不会熄,那时候我最喜欢在灯罩外面蒙上块花布,那光就会穿过布上的花纹透出来,照在墙上特好看。可惜,我已经好几年没看过穷棒子灯了。”
淑宁抬头问她:“你爹呢?他现在在哪?”
“死了,打鱼时掉到江里淹死的,就是在冬天的夜里。”
淑宁心情有些沉重,便错开话题:“你刚才说的穷棒子灯,是什么?”
春杏坐直了身体,伸伸懒腰,答道:“就是用冰做的,也有人叫它冰灯。我家里本是松花江边上的渔民,听说是祖先们要在冬天夜里出江打鱼,就把水倒进桶里,趁它还没冻实的时候弄出来,在冰的中间挖个洞,把蜡烛放进去,放在船上当灯笼用,风也吹不熄。这法子在我们那儿传了好几十年了,后来过年和上元节的时候,我们那儿的人没钱买花灯,就用这种法子做出灯来,放在门口好看,或是叫小孩子提了在手里玩,就当是过节了。我小时候也玩过。”
原来是冰灯。看来这就是冰灯的原型了,原来是起源于松花江边,怎么不是哈尔滨?
春杏看着淑宁低头苦想的样,以为她是在奇怪怎么没听说过这种事,就说:“姑娘可是奇怪从没听说过这些事?其实也不出奇。这些都是咱们穷人的玩意儿,姑娘这样的人家,怎么可能听说过呢?”
淑宁微微一笑:“那倒不是,我曾读过蕲州顾赤方先生的《白茅堂集》,里头就提过他在庭院里砌冰堆雪、于其中燃点蜡烛,景象十分美丽。也有人写过记述冰灯的文章,听说在京城里,还有人在上元灯会里展出过冰灯呢。不如我们也学他一学?你见过冰灯,应该知道怎么做吧?”
春杏有些迟疑:“我虽见我爹做过,不过自己倒是没动过手,想来也不是很难,可姑娘好好的为什么要做这些穷人的玩意儿?”
淑宁不同意了:“谁说这是穷人的玩意儿?冰雪乃是上天赐予,谁都可以拿来玩吧?你方才回忆起小时候玩冰灯的事,不是也很怀念么?咱们就来做一做吧。”
春杏听了有些感动,也被她激起兴趣,点头道:“好,明天我们就做吧,白日里做好了,晚上点灯来玩。”
当下两人就说定了,又筹划了一番,才收拾梳洗睡下了。
第二天起来,才发现半夜里下了一场雪,原本已经清扫干净的院子,又被填满了。淑宁倒是有几分开心,才说要做冰灯,老天爷就下了一场雪,实在太给面子了。春杏却有几分担心:“雪这样大,城里的穷人不会冻死吧?”淑宁安慰她:“不要紧的,去年开始衙门就有安置的措施,那时比现在还要冷呢,也没冻死几个,今年安置得早,应该会更好些。”
二嫫捧着一叠衣物进了房间,对春杏说道:“你怎么了?也不侍候姑娘穿衣梳头,傻站着做什么?”淑宁笑着说:“我不用她侍候,我自个儿会做。”她轻轻地用帕子洗脸,如今可是小女孩的娇嫩肌肤,可不能用力搓坏了,虽然自己算不上什么美人胚子,但好歹也要后天培养一下,做个水灵灵的清秀佳人呀。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23699/5734256.html